第四百一十九章 崇祯怂了

小跑接过跟着小跑而回。崇祯接过资料就不急不缓的看了起来,而这一看,没一会的时间,他就是脸色涨红。

他是知道魏藻德有问题的,可是没有想到,问题竟然这么多,这么大。

贪赃枉法就不说了,基本上现在大明的高官们就没有一个未做过这样的事情。可是跟着,什么私下与顺国臣子见面,与三皇子朱慈炯暗中通信、甚至还与袁贵妃暗中结盟等等,这就不是崇祯可以接受的了。

一个首辅,竟然与自己的皇子走得如此之近,更是要把女儿许配,进行结姻。

更可恨的是,手都伸到了自己的后宫之中。他到底想要干什么?

想想,如今的皇太子并不在京师,那如果魏藻德有什么歹意的话,会不会做赵高?做李斯?

有没有可能,袁贵妃给自己下药,跟着魏藻德就宣布由三皇子继承大统?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大明便一定会分裂,那他死后又有何颜面去见先祖呢?

这一刻,崇祯是真的生气了,双手都在忍不住颤抖着,证明着他内心中的气愤。

过了好一会之后,崇祯这才气怒非常的说道:“这个魏藻德该杀!还有那个女人,先降为妃,以观后效。”

崇祯对于袁贵妃还是有些感情的,主要是她太漂亮,知道怎么让自己开心。乍一下子还有些离不开她。

“臣,遵旨。”一旁的王承恩听到了,连声应诺。

虽然他知道,这很可能是崇祯一时的气话,但他还是应了下来。是因为他更加的清楚,这个结果是朱常武想要的。

那为了缓和皇上与大元帅间的关系,牺牲一个魏藻德又算得了什么。

“行了,行了,这件事情我已经安排人去办了,想必现在的魏府已经被抄了家,魏藻德也应该被关入到大牢之中了。”朱常武看出了王承恩的意思,直接开口说着。对于袁贵妃的事情,朱常武却是一字都没有说,这个女人他是会收拾的,会是让对方生不如死的那种。

只是崇祯想通过这样的表现,就来发泄自己的怒火,这怎么可能嘛。不就是抓人嘛,他朱常武自己就可以去做,且还不用请示去做。

毕竟他还有一个身份,锦衣卫指挥使,即是有了那些证据,尤其里面还有宋献策和周志海等人的签字画押,那还等什么,直接抓就是喽。

至于说什么首辅的身份,在别人眼中是了不得的存在,于朱常武眼中,那就是一个屁。

听说已经派人去抓魏藻德,王承恩知道没有了自己表现的机会,只能哦了一声之后,又站回了原位。

崇祯也知道朱常武派人去抓魏藻德,这一次他倒并没有多么的生气,这样的行事风格才像朱常武。如果他需要先请示在抓人的话,他反倒还要怀疑他是不是有什么其它的目的了。

“魏藻德这一次是完了,首辅之位不能空缺,不知皇上可有心仪人选?”朱常武在崇祯还思考着魏藻德被抓的事情,就提起了下一议题。

“张奡不行,他的资历太浅了。”

崇祯马上就开了口,他算是看出来了,朱常武不仅要搞掉首辅,还要在推荐一个首辅。

首辅,相当于自己在朝廷中的代言人,那岂是谁都可以担任的?

更不要说,还要是朱常武的人,那就更加不可能了。

你朱常武已经控制了军队,接下来在控制了朝堂,那他这个皇帝当的还有什么意思?

“皇上不要着急嘛。我也没说张奡可以,他现在还在养伤呢,我推荐的是另外一人,皇上看范景文如何?”朱常武开了口。

他自然是知道,崇祯是不会答应自己的人任首辅,这样就等于要架空他。

所以朱常武推荐的是另外一人,便是现在的阁老大学士,工部尚书范景文。

范景文字梦章,号质公,又号思仁,河北吴桥人。中国明代政治家、文学家。

明万历三十七年中举,明万历四十一年入进士,授东昌府推官。崇祯十七年由刑改工,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李自成入京师时,投双塔寺旁的古井而死。

范景文文武全才,居官持正不阿,为世所称,国事多艰,殚精竭虑,厉兵秣马,带兵有度。其诗文方面颇有造诣。

文武皆备,又是阁老,资历与能力都不错,这就是朱常武给崇祯准备的新首辅。

于朱常武看来,新首辅不需要是自己人,只要他能秉公办事便算是达到了他的要求,显然这个范景文就是合适的。

听到推荐之人不是张奡,而是范景文,崇祯心中松了一口气,跟着仔细想了一下,此人的确是位大才,之前一直被人压制,现在是到了出头的时候。

“可。”崇祯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朱常武这个提议。

两人终于就一件事情达成了共同的认识,这让一旁站着的王承恩不由自主的就松了一口气。

这是一个好兆头,好兆头呀。

“皇上,现在北面的蒙人已经内讧、沙俄和建奴相继出兵,兵力达到近二十万之众,那边是有大仗要打了,我看可以借此锻炼一下三皇子嘛。”一件事情解决了,朱常武跟着又提出了另一个问题。

“锻炼...定王?”崇祯是彻底的懵了,怎么好好的就打起了自己三皇子的主意呢?

“是的。三皇子现在已经十四岁了,放在百姓家,都可以考虑成婚,已经是一个大人,锻炼一下的事情也是要提上日程了。正好我过一阵要去北地,到时候就带着定王殿下便是。”

朱常武表现出一副很轻松的样子说着,实则却在心底里偷着乐。

让你崇祯总惦记我,总是想着我会不会反,现在把你两个儿子都弄出去,然后教会他们一定的本事,给他们兵权,到时候你需要担心的就是自己的儿子会不会对自己不利了,到时候哪里还有时间考虑自己的问题呢?

说起来,这其实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且所占的份额还很小,更重要的还是为了以后大明的开疆拓土做准备。

看崇祯这个小气样,让别人带兵打仗,为大明征战四方,怕是他心中一定会犯嘀咕。但若是自己的儿子领军出战的话,那阻力就会少上很多。

之前朱常武就这件事情与朱慈烺就说过,对方已经同意了,现在只差说服崇祯。

在朱常武看来,这件事情崇祯一定会同意的,不为其它,只因为一件事情,朱慈炯去了北方,就可以接触到兵权,就可以分担自己一部分的权力,这正是对方想要的。

只要崇祯答应了,那以后不管是谁,在想借用皇子打什么主意,搞什么小动作就成为了不可能之事。

别说,朱常武所考虑的,也正是崇祯所考虑的。

刚才看到了那些有关魏藻德的事情里,就有不少记载的是他与朱慈炯如何的事情,这已经让他心中生出了警惕。

现在有正大光明的机会可以把儿子送出京师,就会让有些人无法在这方面打主意,如此,他的皇位也就会越发的稳固。至少在两个儿子没有足够的实力之前,是不可能会威胁到自己。

说到底吧,崇祯身为帝王,更多需要考虑的还是皇位的稳固。至于江山的传承,那也要等着他实在不行了的时候才会放手,怕这也是很多帝王都会做的选择。

怎么说呢,谁有都不如自己有这句话,在哪里,在什么时候都是通用的。

“嗯...说起来,定王年纪的确不小了,是应该出去历练一下。可以跟着大元帅,朕自然是放心的。这样吧,朕回头会与皇后商议一下,然后尽快给大元帅一个回答。”想明白的崇祯,心中已经了主意,跟着就说了几句客套话。

“不急,我这一次回来还有一些事情要做,并不会马上就走。”朱常武点着头,这件事情说完了,便要开始下一个议题。

接下来的时间,朱常武就龙兵的扩张、新政的推行、银行体系的建立包括对待藩王的态度一事都表明了立场鲜明的态度。

崇祯也比较配合,对于能够答应的当场就表了态,对于有些还没有想明白的事情,表示给他几天时间,他同样会给出答案。

就像是龙兵扩张,这是必然之事。毕竟现在谁都知道,天下间最能打的就是龙兵了,他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力强横。且最重要的,这都是朱常武的私兵,但凡是龙兵所有的开销都有朱常武一人承担,大明根本是不需要出什么钱的。

钱都不用自己出,就算是崇祯想要反对也没有什么用,那还不如答应了,你好我好大家好。

还有新政的事情,明显就是为了大明好,崇祯更没有不答应的理由。之前是魏藻德在其中找麻烦,那是为了刷存在感,现在他人要被抓进去了,首辅都要换了,新政自然也就是要顺利的推行下去。

再说,事实已经证明,但凡是新政推行过的地方,百姓分得了土地,有了活计之后,便在没有发生什么流民与当地官府作对之事。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