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能够与远东军抗衡的根本有了

爆炸声惊动了驻防的鬼子,在一片混乱中,段鹏等人浑水摸鱼,顺势干掉了上百名鬼子。

让人误以为远东军打过来了。

这段时间一直在宣传远东军的风险,欧洲战事一旦结束,苏联人势必要打过来。

小鬼子的神经紧绷着,一听到枪响,尤其是苏式步枪冲锋枪的声音,真以为对方打过来了。

黑暗中要塞的大炮开火,火光照耀天际。

远东军这边也有点虚,啥情况啊,正睡觉呢,突然的一声震天响。

大桥被炸断坍塌,河流涌动,火药味弥漫。

桥还是很重要的,能够贯通鬼子多个师团,更要交接要塞堡垒区。

对于苏联人也很重要,想要快速突进,总不能让坦克钻水里吧。

海拉尔河部分河段还是比较深的,没办法通行装甲坦克。

其次则是点燃了火药桶,让双方都误认为对方打过来了,不等命令的情况下直接开火。

将冲突演变成小规模的战斗。

你没开火,我没开火,到底是谁开了火。

双方从黑夜开战,一直打到了天明时分,稍微的冷静下来后,发现情况不对劲。

鬼子头铁,不对劲又如何,打下去就完了。

一直干到了下午时分,付出了600余人的代价后,拉开了场子。

远东军内心窝火,要不是莫斯科那边不允许扩大化战争,当即让坦克旅冲锋,压进海拉尔地区,把关东军全部给干掉。

欧洲战场正值关键时刻,苏红士兵连续压进,已经朝着德子的大本营推进。

此时此刻,慈父把所有的精力全部放在欧洲战场。

坦克集团压进,最精锐的部队打的七七八八,也要鼓足最后一口气,压进西线。

远东军必须保持稳定,还不到进攻的时刻。

始作俑者丁伟,已经激动的睡不着觉了,手上拿到了400辆坦克,还有2000桶油料,极大的缓解了手上油料不充分的弱点。

以及装甲兵多,坦克不足的窘境。

手头的坦克已经达到800辆左右,拿到200辆T34/85坦克后,手上装甲力量已经足够撑起绥热察军区了。

不是每个人都能舍得把几百辆坦克放在一起集中冲锋,那是苏联人坦克洪流的玩法。

正儿八经的部队是坦克与步兵混编。

如果按照德子装甲师的编制,每个装甲师下有一个装甲团,装甲团下两个营。

每营4个装甲连,每个装甲连22辆坦克,每个营各有坦克88辆,算上指挥战车,整个装甲师配备200辆坦克。

其余分别是装甲掷弹团,机步团、摩步团混编。

丁伟没有那么多汽车、摩托车,无法实现机步团的编制。

满打满算只有一个机械化作战旅。

如果把关东军的装备全盘接手了,可以弄出几个摩步师或者机步师,问题不在话下。

但当下能够考虑的是统一换下鬼子的97式战车,这种薄皮坦克就不配放在坦克旅内,浪费优秀的装甲兵。

200辆T34与200辆BT-7快速坦克混编,打造两个装甲师。

每个师下辖两个装甲团,分别是一个T34装甲营,一个BT-7装甲营,再搭配一个机步营。

按照德子坦克团的编制,T34坦克营配备88辆中型坦克,BT-7快速坦克装甲营配备88辆轻型坦克,其余的24辆坦克作为作战备用。

机步营以迫击炮连、重机枪连为主,搭配81毫米迫击炮、120毫米迫击炮,全部实现机械化或者摩托化。

除了手上缴获的汽车跟摩托车外,得考虑从关东军内、华北派遣军内采购一些汽车。

这一点两个人可以帮忙,其一是组织了大量反战同盟人员的周竹俊。

另一位就是上赶着巴结丁伟的穆连成。

其他纵队手上的汽车并不多,也不能抽调,毕竟还要保证纵队的后勤问题。

其余的两个团,先以步兵团跟骑兵团来搭配。

没办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丁伟手上的机动兵力全在周卫国手上了。

也只有把骑兵团调过来,跟小鬼一样,用驮马或者挽马来实现机动了。

等缴获了汽车摩托车,再逐步替换。

这两个装甲师,将是丁伟对抗远东军的根本,也是绥热察军区最强的一股兵力。

在白城子接到命令的周卫国倍感惊讶,这命令是丁伟亲自下达,且当晚丁伟就到了白城子。

他不禁震惊,司令员从哪弄来了这么多坦克,难道是欧洲战场打完了?

军区与远东军的关系变冷,丁伟跟阿诺夫多日不见了,远东军不可能提供坦克。

后方的军工厂顶多生产BT-7快速坦克,也没有这种产量。

一口气拿出400辆坦克,丁伟是神啊。

丁伟也没必要藏着掖着了,直言了当的跟周卫国透露,欧洲战场要结束了,远东军必然要出兵。

想让他绥热察军区的兵力配合夹击关东军,这些坦克是苏联人的捐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捐赠?

苏联人有那么大方?

“苏联人大方?远东军出兵东北,绝不是大方跟援助,而是夺取关东军十几年的基业。价值百亿日元的工业底子,难道还不值几百辆坦克?”

“一辆T37的价格是十几万卢布,整个东北价值多少?”

要这样看,周卫国真是小家子气了。

“你的任务不是质疑坦克的数量,而是秘密训练,将两个装甲师给我迅速编练完成,时间紧迫,从现在开始考虑计划。就在五岔沟秘密编练,我亲自盯紧此事。”

深知事情的重要性,周卫国浓重的点了点头,咬牙接受了任务。

同时内心又有所触动,一旦两个装甲师编练出来,绝对可以横扫关东军。

45年3月中旬,气氛越发的微妙,丁伟在白城子秘密办事。

日方已经多次安排特派人员,想与丁伟聊一聊。

双方还有很多可以合作的地方,事关当前的局势,事关日后的局势。

其实到这个时间点,小鬼子仍然没有投降的觉悟,在很多军官眼里,可能会败,但还能支撑一两年。

而在于鬼子高层眼中,想把大量的部队调回本土,加强一亿玉碎的计划。

他必须像刺猬一样,武装起来,表现出不好吃的状态,才能更好的谈判投降条件。

鬼子高层跟基层根本是两个想法,高层想着如何体面的结束战争。

基层鬼子却想着为天皇流尽最后一滴血,顺便骂海军马鹿。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