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谁要害我

第214章214谁要害我

夜更深了。

丞相胡惟庸锤着自己的腰,慢慢落后在人群当中出宫回家。

别看他比朱元璋年轻,可是长久高强度的工作,他感觉自己苍老的真是快,在床榻之上的表现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他真不知道朱元璋哪里来的那么大的精力。

尤其是胡惟庸知道自己还有左膀右臂协助他处理各种政务。

但报给朱元璋的奏章,可都是他自己一个人处理啊,甚至还要挑出来不少教导太子如何处理。

光是这份工作量,就不是寻常人日复一日能顶得住的!

如此多的工作量,胡惟庸也不是每个都细细看过去,还要抽出时间和精力把重点放在结党上。

就这,胡惟庸还时不时的感到力不从心,觉得手底下那些人有着各自的想法,时不时得敲打他们一二。

陈宁在一旁小声说着自己的猜测,大概就是太子从工部尚书的房间里出来,他们父子两个嘀咕了一会,便叫人全来开会的。

陈宁也没有多问,只是轻微点头。

“爹,朝廷的一项政策若是能够颁布下去,需要打的补丁却是越来越多啊!”

待到朱元璋躺在床榻之上,屏退周遭人后,直接开口道:

“罢了,还是打探一二赵兴胜的事吧。”胡惟庸小声的吩咐了一句。tehu.org 火鸡小说网

朱元璋则是在宦官的服侍下,走向马皇后的宫殿。

胡惟庸听完之后,是有些不理解朱元璋与王布犁之间的相处模式。

当然了,这也让朱元璋发现王布犁他才是钻漏洞当中的佼佼者,否则凭什么他一眼就能看见许多规则之内的漏洞?

天子又是需要日常亲政,以决定和推动治理庶务的这一套制度的行政官员。

在活着的时候还要用力的束缚他治下的所有臣民。

若是缺失了这么一个环节,那必然要出现“平代”来代替皇帝行使这个权力。

难不成陛下又在暗中交代王布犁做什么事?

今天有些心里话想要与妹子好好说一说。

所以明太祖就搞了不少严格的条纹法令来束缚他的一切后代。

原来他气愤是在这里啊!

朱元璋自从当上皇帝后,生怕自己处理不好,就葬送了他亲手缔造的帝国。

也就是咱的好女婿王布犁敢于直言!

朱标没懂他爹为啥是所答非问,面露疑色。

明明两人在背地里却是经常见面闲聊,可在明面上,又是一副装作不认识的模样。

原来咱定下的政策,是有不少人费尽心思去钻漏洞的。

朱元璋又联想到王布犁他熟读大明律令,而且对于自己没有依照大明律,就干掉那么多空印案的官员很是气愤。

大明的行政治理是一件巨大的事业。

而薛祥钱唐二人对于天子的提问并不意外,足以说明这件事的背后有王布犁再出难题。

朱元璋在大殿内喝着肉粥,今天讨论到了晚上十一点都没有讨论出个结果来。

从任命数以千计的各级文武官员起到全面或细小政策的修订,他都得管。

“妹子,你觉得咱是雄才大略之人吗?”

因为他是真的一直在思考,再加上同臣子辩驳讨论,脑瓜子嗡嗡的。

朱标应了一声,快速喝完肉粥,就回去歇息了。

说实在的,不仅仅是胡惟庸,连带陈宁都一直在思考,为啥会兜圈子?

皇帝是权力结构的拱顶石,没有他,官府的权力就不能运转。

他很是失望。

马皇后已经躺在床上睡了,因为她不觉得自己的丈夫这个点还会来找她。

“明日你再去寻咱的好女婿,询问他有没有什么解决办法?”

朱元璋才回过味来,忍不住哼笑一声:

“好啊好啊,一个个都跟朕玩心眼是吧?”

“好。”

朱元璋问这话其实他自己内心是肯定的。

不仅如此,还觉得自己是全能的。

这翁婿俩是在暗中较劲吗?

双方不直接对话,反倒让太子作为传话人,然后两个人隔空对战。

朱标也是累的够呛。

这么多年竟然没有人敢同朕汇报,某一项政策制定的不够合理。

可隐藏在这套制度背后的是这样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即皇帝在全国范围极其广泛的事务中都能做出精明的决定。

朱元璋停下喝粥的动作,轻微点头,愿不得贪官污吏杀不干净。

他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审定一下吏部初拟的候补官员名单,或者在提请需要他加以“同意”和加盖御玺的奏疏中做一些次要的改动。

但是,如果没有这一御玺,任何事情也办不了。

任何官员也任命不成,而且在所有比较重要的事情上,臣子们都指望他这个皇帝能给予通盘的分析,并做出自己的判断。

对于盖玉玺这件事,朱元璋根本就不会假手于他人的,连他儿子朱标都碰不得。

即使朱元璋说他儿子的这个太子地位非常稳,那也有些东西是不能僭越的。

“自然是的。”

听到马皇后的回答,朱元璋侧头道:

“妹子,可咱发现咱这个皇帝当的,并不是想象当中的那么全能!”

这一点朱元璋在别人面前可不会说出来。

马皇后也侧过头看着黑暗当中的丈夫宽慰道:

“世上哪有全能之人,纵然是能侥幸进入仙境当中的王布犁,也不过是在有些事情上会显得比较机灵罢了。”

这种劝谏之言要是放在别人身上,朱元璋指定是要吹胡子瞪眼,你也老登,也配评价朕?

先拉出去打你板子!

就这,你还得说朕打的好。

现在是他挚爱的发妻说的,朱元璋也轻微叹息一声:

“朕太想进步了,太想大明越来越好了。”

所以朱元璋才一直都打算废除丞相制度。

因为猜忌多疑的朱元璋担心他的顾问和行政等高级官僚们会结党在一起,歪曲政令来图谋私利,甚至赤裸裸地搞篡权活动。

特别是他稍微松松手,胡惟庸等人是真的敢大规模结党,如何能让朱元璋不敏感担忧?

今天听着王布犁把他刚制定的政策,找出那么多漏洞,简直是让他不敢去想以后。

朱元璋也害怕那些士大夫作为下级地方官会滥用手中的权力。

现在,王布犁就给他狠狠的上了一课。

不光是要防着官职高的臣子们沆瀣一气搞篡权的行为,更要防着低级官员对百姓作威作福,把锅全都甩在他这个皇帝头上,然后全都造反推翻大明的天下。

朱元璋想要在乡村设立社学的原因,除了想要改变农村的社会条件之外,就是不想让无知乡民被那些官吏给哄骗,直接就被裹挟造反。

或者说他精明的认为,连乡村百姓都守法,这样才附和大明的利益。

只不过被王布犁迎面打了一拳,搞得很是迷茫。

那些被他养着的言官御史,多是攻击其余官员。

在政策上并没有多少什么谏言,才是让朱元璋破防的缘由。

朕这么多年,养那么多人,花那么多钱,都白养了是吧?

“重八,欲速则不达。”

马皇后在黑暗当中拍了拍他的胳膊:

“慢慢来,时间还有很多呢。”

朱元璋对于官僚系统是十分的不信任,可建立官府时只有依靠那些自称为信奉儒学的读书人的服务。

因为这套理论是很符合皇帝的统治的。

矛盾之处在于,他一方面承认那是治理天下的必要条件,一方面又深深地疑虑它的后果。

朱元璋让他的官员经常处于惊骇之中,无论是现在的检校,还是以后的锦衣卫。

现在他在利用胡惟庸吸引这帮有异心的官员,然后伺机一举干掉他们。

“时间啊!”

朱元璋也伸出手拍了拍自己发妻的后背:“咱真希望时间能够慢点走,如此一来才能让咱看的更加清楚。”

小的时候盼望着能够长大,这样身上就有力气,不用担心饿肚子的事情了。

可等他长大了之后,有了一番更大的事业后,反倒要驳斥小时候的想法,总有一种时不待我的急切感,想要干出更多的事情来。

“你还年轻呐。”马皇后嘴角微微勾起一抹笑意:

“况且标儿还年轻,你还得扶着他多走许久呢,今后也不要把所有事情都抗在自己身上。

我倒是觉得女婿说的对,既然花钱了,就把事情都分摊到下面的臣子去做,免得他们白拿俸禄。”

老朱这辈子在个人追求上可谓是峰造极,但是在生活上确是遭遇了人生三大悲,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

当然了也从侧面表明重八心性善良,见不得别人跟他一样丧父丧妻丧子轮着来,所以一般都让别人的三族九族一起下去陪着。

全家人整整齐齐的,这样下去了不孤单,可谓是极为贴心了。

称得上是一句朱大善人!

如此种种,让他不得不担忧时间的快速流失。

此时朱元璋不想把他内心的忧愁说给自己的妹子听,因为这种事她也没什么办法,大概是夜里会发愁的睡不着觉的。

于是朱元璋顺着自己媳妇的话说:

“朕是想要让他们去干,可他们一个个都是吃白饭的,干点活都干不好,总想着从里面搂钱。”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