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秦昊的猜测

秦昊静静地坐在龙椅上,目光深邃地扫过殿下一众亲信大臣。他看着众人议论纷纷,各抒己见,却并未出言打断,只是悠然地端起茶盏,轻啜一口。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臣们的讨论声愈发激烈,甚至有些失控。

有人主张借粮给辽国,以维护两国之间的和平。有人则坚决反对,认为借粮等同于示弱和资敌,有损国家尊严。两派意见相左,很快就陷入了激烈的争吵之中。

秦昊静静地听着,嘴角勾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他知道,这些大臣们的争论,其实都在他的预料之中。他之所以没有提前表态,就是想看看他们各自的想法和立场。

终于,当争吵声达到顶点时,秦昊轻轻拍了拍案几,示意众人安静。他目光冷冽地扫过众人,沉声道:“一群还未开化的蛮族部落组成的国家,你们有些人怕个啥呀!”

这句话一出口,整个大殿顿时安静了下来。大臣们都被秦昊的威严所震慑,纷纷低下了头,不敢再出声。

秦昊冷笑一声,继续说道:“我大夏国幅员辽阔,物产丰饶,兵多将广,岂会怕这些辽人?他们不过是仗着战马强悍、擅长骑射,才敢如此嚣张。若是我们示弱,只会让他们更加得寸进尺。所以,借粮之事,朕绝不答应!”

谢安从容不迫地站出来,恭敬地说道:“陛下,辽人自古以来便以彪悍善战闻名,他们擅长骑射,如今北疆边境上,辽国大军压境,气势汹汹。反观我大夏,虽然国力日渐强盛,但眼下还不足以支撑起一场如此浩大的战争。因此,臣以为,能够避免战争,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或许,我们可以换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辽人既然想要借粮,也并非完全没有商量的余地。我们可以提出,让他们用战马来交换粮食。这样一来,我们既能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又能得到大量的战马,弥补我军骑兵不足的短板。将来若是真的与辽人开战,我们也能增加不少胜算。”

他的话语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既考虑到了国家的利益,又没有完全拒绝辽人的请求。

众人听后,不禁纷纷附和,觉得谢安的建议颇为可行。

秦昊缓缓起身,他的目光在众臣之间游移,仿佛一把无形的剑,犀利而深邃。他的嘴角勾起一抹淡然的笑意,仿佛一切尽在掌控之中。

“谢太师的建议,朕觉得甚好。”

秦昊缓缓开口,声音虽轻,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平等交易,这是朕的底线。他们或许会权衡利弊,但我们也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以防辽国使臣拒绝我们的提议。”

众臣纷纷点头称是,脸上露出赞同的神色。

史明翰微微躬身,恭敬地说道:“陛下,辽国使臣急着觐见,请问陛下何时召见?”

秦昊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他嘿嘿一笑,说道:“史爱卿莫急,先晾他们几天再说。朕要让他们知道,我们大夏国不是他们可以随意摆布的,到了我们这里,得按照我们的规矩来办事。”

“记住,他们是来求粮的,不是给我们送粮的,求人得有求人的姿态,我们没有必要惯着他们,即便是亲生子女向父母伸手要钱,也得看父母的脸色行事,不是吗?我们大夏的国威,绝不容有失。”

他的话音一落,殿内原本凝重的气氛顿时变得轻松起来。众臣相视而笑,心中对秦昊的智谋和决断感到由衷的敬佩。

秦昊继续说道:“诸位爱卿,你们便即刻起草一份方案来,既要巧妙应对辽人的请求,不使其心生不满,又要确保我们大夏的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众人纷纷领命。

秦昊缓缓坐回原位,轻挥衣袖,示意众人退下。待他们悉数离去,宫殿之内顿时静谧了下来。

风老此时面露笑意,揶揄道:“陛下,若那辽国的南院大王耶律凌霄知道您如此这般吊着他,不知心中会作何感想?”

秦昊嘴角微扬,淡然道:“风老,即便是耶律凌霄知晓朕的用意,他也只能无奈地等待。你可知道这是为何?”

“老奴愚钝,还请陛下不吝赐教。”风老呵呵一笑,拱手道。

秦昊微微一笑,并未立即回答,而是让那气氛在沉默中缓缓发酵。

片刻后,他才缓缓开口,声音里透着几分深不可测的沉稳:“今日,朕先是暗中布置人手,封锁了道路,随后又差遣锦衣卫制造了一场小小的冲突,收缴了辽人的兵刃,仔细查验了他们的随身物品。而辽人使团,却也只能乖乖配合,毫无怨言。这样的情景,你敢想象这是放在南院大王耶律凌霄的身上吗?”

“众所周知,辽国的中枢,分为北院与南院,二者共同掌管着这个国家的军事、政治、经济等命脉,是大辽的中流砥柱。而南院大王,虽非辽国权势最盛之人,但亦是地位尊崇,举足轻重。此次,他竟亲自出使我大夏,这本身便足以说明许多事情。”

正在轻柔地为秦昊捶背的阿月,察觉到他的话语戛然而止,嘴角不由得勾起一抹妩媚的弧度,她含笑调侃道:“陛下,您这是怎么了?难道是打算吊着人家的胃口,不让我们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吗?”

秦昊闻言,轻轻地拉过阿月,让她依偎在自己的怀中。他低下头,用指尖温柔地梳理着她如丝般顺滑的秀发,轻声说道:“风老,朕不过是略施小计,就已经试探出了大辽的虚实。朕猜测,他们不仅仅是缺粮那么简单,恐怕内部也是暗流涌动,不稳得很。若是按照他们往日的作风,早就该挥师南下,肆意抢掠一番了。那样的速度,可比向咱们借粮来得快多了。”

“而且,此番他们先是大军压境,气势汹汹,而后却又派出使团入京交涉,此等举动,无疑是在为我们编织一个巧妙的假象,让我们乖乖借粮给他们。然而,在这层表面的和谈之下,实则隐藏着他们内部的种种矛盾与纷争。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并不想真正开启战火,否则,他们又怎会仅仅集结十万大军来虚张声势呢?”

阿月静静地听着秦昊的分析,一双美眸眼波流转,充满了无限的爱意。(www.)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