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也就每到三千万吧,刘姐离了(5000字求订阅)

第110章也就每到三千万吧,刘姐离了

“外国的月亮就一定比中国的圆吗?”

“去了美国也就那么回事!”

“人家是发达,可那终究不是我们的国。”

火了,《beijing人在纽约》一开播就火了,而且是从上到下一整个火的。

上面看到的是,这部剧很好的讲了一个相当真实的中国人去美国之后发生的种种故事。

这当然是人家曹作者的亲身经历,而这也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亲身经历’。

因为去了美国之后,大部分我们国人根本就不会讲什么不好的地方。

基本上,全都是一股脑的说怎么怎么好,怎么怎么先进。

就算是这些国人在美国确实是感受到了歧视,切身的感受到了伤害,可也绝对不会对国人说什么。

甚至被抢了、被打了,都能包容,都可以说那是自由的。

而离谱的还不是这些,最离谱的是我们国人还真的就会那么觉得,思路跟他们走,就也跟着认为被抢了被打了,也能包容。

这年头真这样。

总之,就不能说美国半点的不好,说了不好那就是你有毛病。

而这部电视剧,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打破了这些东西。

当然了,肯定还有好多人是执迷不悟的,他们甚至在诋毁在反对。

但,这个电视剧确实反应了许多真实的一面。

那开头的姨妈,还有后来出场的阿春。

阿春这个女人在电视剧里其实已经算是很收敛了,在小说里那才真叫一个骚。

可就算是电视剧收敛,也难掩其本性。

得说,人家王老师演的确实非常的出色,说话都能带着那么点儿台湾口。

如此这般,上面看到了。

其实,就对于美大使馆排队这个现象,许多国人打算跑去美国这件事。

上面当然知道,也当然有想法。

可是,却很难说什么做什么。

因为如果直接说了如何如何,可能会有反效果,或者会遭骂,比如:你们不如好好想想怎么搞好经济!

这还是比较讲究公序良俗的啦,那有些混不吝的得骂的更难听。

再有就是,他老人家的那句话: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

时间会证明谁是正确的。

可是在这个过程中,有时候是真挺憋屈的。

现在,这部电视剧展示了许多真实,而且引发了很大的反响。

好机会!

几大重要的报刊都发文,甚至央视自己也做了一些‘社评’。

现在还没有焦点访谈,不然肯定得做一期专题节目。

但不管怎么样,接着这次来引导一波,这是得做的。

至于效果嘛……至少这算是一个从很被动转向稍稍被动的过程吧。

其实,就当下的咱们国内的这种风气,也着实有很多的原因。

不说别的,美帝在当下确实是达到了整个蓝星的巅峰。

海湾战争,号称军事世界第三的伊拉克,也就坚持了一个多月。

同年年底就是某超巨解体。

这一系列的巨变发生,整个星球上的人都看的清楚。

美帝确实已经是唯一的超巨了。

老布更是洋洋得意,意气风发。

按说这货也是有些大意了,原本以为一切都是在他的掌控之中,没想到吃了小鬼子的大亏。

去岛国访问,结果小鬼子出损招,给他上了盘生鱼片。

老布在当年差点儿被做成这么一盘,现在看到这玩意,那真叫一个触景生情。

吐的是哇哇的,而且他那是浑身乱抖,明显的带有强烈的身体应激反应。

那个时间点,真的是他觉得自己已经到了人生巅峰了,最强的对手刚刚被干掉。

小日本,在老布看来算个什么玩意?

没成想,吃了这么大一个亏。

而且当时还是电视直播,全美都看见了。

小鬼子也是有些东西的,他们合计的就是:你们搞垮我们经济,我们就给使绊子。

老布还说不出什么,只能是哑巴吃黄连。

就这个昏厥呕吐事件,在我们国内那也是真奇怪了,可以说是毫无波澜。

许多人知道这件事还得是后来网络大发展的时候。

所以,就当下的风气而言,确实是积重难返。

《beijing人在纽约》这部电视剧,打开了一个口子。

确实里面也能看的出来,人家美帝很有实力,但我们中国人过去了,也有各种问题。

上面有人抓住这个机会,引导一波,那群众方面呢?

现在还不是网络时代,想要看到跟多的人如何评价吐槽,真挺难的。

虽然有一些电话反馈,以及写信什么的。

但这个就……看个电视剧就打电话去跟电视台反馈,是不是手边就得有电话?

这年头家里按电话的毕竟还是少数。

于是,我们看这部电视剧所产生的效果,就只能看一个方面。

收视率!

坏消息是:现在我们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严谨的收视率调查,官方还是几年搞一次调查。

好消息是:现在我们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严谨的收视率调查,官方还是几年搞一次调查。

所以,我们自己搞呗!

……

华侨饭店,宾客云集。

“于大爷,咱们这次肯定能成功!”

“那当然,但,也得尽量周道才好。”

“明白明白,咱们的《大撒把》一定会爆火的。”

“主要是得让厂商看到真实的‘数据’。”

“这您就放心吧,我这回找的是国外的知名调查机构。”

“盖洛普?”

“索福瑞。”

“靠谱吗?”

“他们在日本已经做了很多年。”

“那在咱们这儿……能搞吗?”

“反正,就是借个名头。”

“嗯,不错。”

王老二跟于小声这次搞了一个大会,这个会当然就是向许多大牌厂商发出邀请,然后让《大撒把》来唱主角。

可是这个主角虽然是《大撒把》,但配角才是真正的关键。

这个配角就是《beijing人在纽约》。

简单而言,他们二人搞的这出就是,以《beijing人在纽约》这部电视剧取得的成功,来给《大撒把》招商。

这似乎有些离谱,但实际上却非常的符合商业逻辑。

道理非常简单,这两部戏都是讲的一个题材。

出国热。

《beijing人在纽约》成功了,那么不久便会上映的《大撒把》也就一定能成功。

虽然这不是一个必然的关联,即两部戏的成功不存在绝对的因果关系。

可是,在商业逻辑中,这不是问题。

我们可以将《beijing人在纽约》成功了,然后《大撒把》也会成功的这个逻辑,灌输给厂商就行了呀!

很多的时候就是这么干的呀,而且,很多的时候就是取得了成功。

这在许多营销广告人的脑中,本来就是很常规的事情。

就好像于小声搞的五行针跟哈慈杯。

这两玩意真的有用吗?

管那么多呢!

只要我们能让消费者也就是电视观众,感觉到这两个东西能带来健康,能让人延年益寿,这就行了呀。

有的时候,营销的恶,就是从这方面体现的。

而回到这次的案例当中,于小声跟王老二还有一个巨大的‘把握’。

无论是《beijing人在纽约》还是《大撒把》,都跟一个人有关系。

他就是郑小珑!

都跟他有关系,还是很直接的关系。

当然了,还有一个名字,那就是冯晓纲。

但眼下,冯晓纲显然没有郑小珑出名。

而且,就目前来看,冯晓纲似乎去跟白锋搞一起去了。

于小声跟王老二这边,人家事忙不来了。

也没什么关系,一个郑小珑就足够了,因为这位才是真正的主导,他还是央视里的重要实干派。

所以,于小声跟王老二对这次的‘大会’,有足够的信心。

很快,就来了不少的大牌厂商。

大会马上开始,各厂商大佬想要投什么赶紧的吧,我们这边关于《大撒把》的衍生项目可是不少。

比如上映期间影院海报上给挂广告。

还有上映之后上电视台的话,我们会拿到相关的时段。

一般现在电影上电视台,还是会晚一些,大概要10点以后,而这个时段,正好是于小声手头上的。

其实,于小声能成为代理之王,他搞的那些垃圾时段广告,一开始主要是从五行针还有哈慈杯开始的。

因为搞这两个玩意,他就是拿到了不少的垃圾时段,之后拿的是越来越多,积累到最后,那两玩意搞不下去了,被人揭穿造假等等。

于小声之后换赛道,搞其他的东西。

这《大撒把》绝对是一个能提升他手头上垃圾时段价值的重要项目!

那么,配角的情况那?

郑小珑这次是会场的主角,他很快就向众多的厂商展示了自己之前的成就。

“各位!《beijing人在纽约》这部戏,据权威机构的调查,目前已经是1992年国内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收视率超过了45%!”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