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酆都县令

继续赶路的张三,打算走水路。

越是往南,水越多。走水路反而方便一些。

恰好,张三刚刚来到渡口,便见到一艘挺大的客船在这里等待客人上船。

一个人上去只要十五文,并不贵。

只不过张三还带着小黑子,对方见到还有一匹这么大的马,马上说这样的一匹马需要三十五文。

张三非常无奈地看了小黑子一眼,带着小黑子离开。

片刻之后,化成人形的小黑子跟张三重新来了排队。

不过这个时候,已然有很多人排到了前面。

张三正在等着上船,忽然注意到在前面的队伍里,有一個老妪竟然在偷她前面一个妇人腰间的钱袋。

镇武司,可以管理武人,但普通人的事情却是轮不到镇武司的人来出手。

但现在看到有普通人偷钱袋,张三觉得不管也不好。

可偏偏又担心自己说老妪偷钱袋,然后反而被老妪讹诈。

就在这时,在张三前面的一名看衣着就很儒雅的中年人走过去,一把抓住老妪的手腕。

“这位老人家,大家出门在外都不容易,你怎么可以偷别人的钱袋呢?”

随着中年男人开口,前面的妇人这才注意到自己的钱袋被身后的老妪偷了。

转身就破口大骂起来,从祖宗十八代骂到儿子没屁眼。

还好老妪心理素质强大,并没有趁机抑郁,而且走卖惨路线。

“我也不想偷东西啊!但凡能有一条活路,又有谁会选择当贼呢?只是家里真的吃不上饭了。我挨饿不要紧,我饿死都没事,毕竟我这么大年纪,死就死了。可怜我那小孙孙,他才三岁啊!”

中年男人一脸的不忍心,松开老妪的手,将钱袋还给前面的妇人。

虽然虽然骂得很过分,但听到老妪家里这么惨,便也没计较什么,转身继续排队。

此时,无论是还在排队上船的人,还是已经上船的人,大家都在看热闹。

中年男子拿出自己的钱袋,从里面掏出来一些铜钱,大约有三百多文,都递给了老妪。

“老人家,你日子过得这么惨,一定是当地的官员没做好。是他们的责任,所以这件事情,不能全怪你。”

老妪见到对方竟然给自己钱,还帮自己说话,虽说自己偷东西就是被他抓住的,但也感觉面前的这个儒雅中年是个好人,马上就要跪下磕头感谢。

却被中年男人一把扶住。

“但你偷东西也是事实。这些钱你送回去,让你家里人好好照顾你的小孙孙,然后……你自己去官府自首吧。”

老妪原本想要跪下去的膝盖,忽然就支棱起来了。

但老妪还是向中年男人表示感谢。

“我谢谢你!我真谢谢你!”

老妪说着,转身离开。

张三看着老妪的背影,也不知道带着钱回去的她,会不会真的去自首。

再扭头看那个中年男人,回到了刚刚的位置,继续排队。

而在他前面的妇人和几个小姑娘看他的眼神,却是充满了崇拜。

显然,这些人应该是一家子,似乎是老爷和妇人带着两个女儿还有一个丫鬟。

看这一家的穿着打扮,应该还算是富裕。

张三不禁有些好奇,这样性格的人出门在外,不是应该早就连裤衩子都被人骗光了吗?

当然,自己并不是想要他的裤衩子,自己就是感觉这个人的行事风格,和之前自己所见到的这个世界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太一样。

上船之后,张三注意到对方的两个女儿和丫鬟开始在船上叽叽喳喳,而妇人则是在不远处看着她们。

中年男人转身朝着东北方向遥望。

张三顺着对方看的方向望了一眼,只有一座不算很宽敞的港口,以及不远处一座有些破旧的客栈。

他这眼神一副忧国忧民的模样,在看什么呢?

忽然,张三想到,这个位置的东北方向,似乎正是京畿道,大隋的京师大兴城的所在。

想到这里,张三便饶有兴趣地朝着对方走了过去。

化成人形的小黑子也没地方去,便只能跟在张三身后。

张三朝着中年男人拱手施礼,轻声说道:“在下张三,不知阁下如何称呼。”

“张璞。京城人士。”

张三暗道:果然!我就知道这个行事风格不像是常在外面走动的。

于是,张三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艺术以及骗道能力,很快就将对方的信息都套出来了。

这张璞家在京师大兴城,家里的条件还算可以,自幼读书,一心想要报效国家。

当初开皇登基之前,这国家还不是大隋,所以在当时很多人看来,这完全就是篡位。

张璞曾经跳脚痛骂,结果后来开皇开科举试,让张璞这样底层的人得到了可以当官的机会,张璞便觉得自己错了。

后来他又想了想,觉得自己没错。

就算是开皇,有错也应该指责出来。

于是,性情耿直的张璞经过几年的时间,终于中举,然后成为大隋的一名京官。

因为他是第一批迁徙到刚刚兴建的大兴城的居民,所以很被上司看好。

加上张璞的个人努力,终于在十年之后,被派出京师,现在,更是被派到了川渝道陵州下的酆都县做县令。

此刻,张三微微皱着眉头,听到张璞讲述他的宏图大愿,讲述他如何希望大隋天下太平,百姓生活富足。

张三就不理解了,难道你当官这么长时间,就没发现你这一套直接且不利于当官的人赚钱的方法行不通吗?

于是,张三轻声问道:“张先生,我有些好奇,那你到了酆都县的话,打算怎么让百姓吃饱穿暖呢?”

张三希望,这家伙不要真的是一个纯理论型,实际上什么都不会的家伙。

然而,张璞接下来说的四个字,让张三愣住了。

“因地制宜。”

张璞说完之后,笑着补充道:“酆都县什么情况,我不清楚。所以你现在问我,我不可能一拍脑门就给你答案,我只能到了酆都县,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脚去走到田间乡野,真正知道酆都县的百姓生活是怎样,大家的诉求是怎样的,才能做好这个县令。”

张三之前觉得这张璞有些迂腐,有些犟,却是没想到,这个人确实不是一个纯理论型的。

至少目前听下来,这个人说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可就在张三想要夸张璞两句的时候,忽然听到船头传来不少女孩子的尖叫。(www.)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