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一章 叛军开城

大明如今正在应对北方清俄联军,怕是都力有未逮,哪里有时间顾及我们这里了?那与其江山送给女真,倒不如便宜了左帅,怎么说左帅也曾是大明之将,他若是得了天下,定然会为大明百姓谋福祉的,这才是我辈应做之事。”

一番也不知道算不算是解释之后,钱谦益这便拂袖而去,跟着对自家的丫鬟说道:“送去柴房,没有允许哪里也不准去。”

说完这些,钱谦益便开始忙碌了起来,向其它应天府内的臣子府中走去,他已经答应左良玉派来的使者,现在要做的就是去拉拢更多的人为他们所用。

......

黄府。

南京兵部尚书黄道周的府邸之中。

他虽然拿过柳如是的头彩,后来还把其赶出了家门,但这属于他的私生活,工作状态上,他还是忠于大明的,历史中对他的评价是抗清名臣。

此时就在他的府中,一群人正坐在正厅之中,商议着守城之事。

与会人员不少,有南京吏部尚书郑三俊、风阳总督朱大典、河南巡抚高名衡、山东巡抚王公弼,以及应天府武官高杰和徐大绶。

一位总督和两名巡抚,都属于丢了地盘到应天府避难之人,这一次来参加会议不过就是凑一个人数,他们已经没有了什么实权,最终决定权还是要放在两位尚书和两位武官的身上。

就见吏部尚书郑三俊一脸的愁容说道:“左军已经进逼应天府,不日就要来到城下,如今京师派来的援军新败,其它的援军又迟迟不见踪影,各位同僚,可有妙计否?”

众人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无言。

能坐在这里的,都是有身份地位的,自然对于应天府内的情况也是比较熟悉。

如今的应天府,有明军七万。听起来人数倒是不少,但真正能打的有多少,怕是要折半在折半了。

七万明军,真正能打的怕最多也就是两万人。说起来,倒是比几个月前的大明北京城要好一些。

可北京城有朱常武在,他们这里谁能比之?

且现在的应天府内同样也是暗流翻涌,城内已经有了投降论调。说什么应天府根本就守不住,与其拉着这里的两百万百姓陪葬,那不如就投降了左帅的好。

左帅也是自己人,且比之崇祯更能征擅战,若是以后应天府归为了左帅,只会更加的安全,百姓的生命也就自然的得到了保障云云。

消息是从哪里传出来的,大家心中也都有数。毕竟之前大家在讨论的时候,早已经有人公开的提过这个话题,说的就是是不是可以不用打,直接投降,这样大家的生命和财产都可得保全之类的话。

凭此,这些言论想必也是出自这些人之口了。

内忧外患皆存,他们自身又没有什么破敌之法,援军又迟迟不见,难怪郑三俊问完了这个问题之后,大家马上就陷入到了冷场之中。

明知情况为何,却又寻不到半点的办法,除了无语叹气,还能做些什么呢?

“罢了,罢了,无论如何,应天做为大明的陪都,我等应该还是要以死守为主,除非事不可违,不然的话,断不能放弃就是。”目光扫过了众人,不见有人说话,做为主人黄道周这就叹了一口气,说出了这样的一番话来。

应天府内的情况很快就传入到了正在向应天府赶来的左良玉耳中。

“哈哈,好。将无士气,兵岂能战?命令大军加快行军速度,争取早一点拿下应天府。”得知消息的左良玉当下是哈哈大笑不已,这便派出了手下大将二勇之中的徐勇,让他做为先锋,先一步兵临应天府。

徐勇并没有让人失望,仅是三天之后,便带着左军先锋两万人出现在应天城下,跟着红衣大炮架设起来,开始了攻城。

炮声响起,直炸得城楼之上是乱石飞溅,兵心士气于这一刻处于快速的下降之中。

此时的应天府,只有守城之能,完全没有了进攻的勇气。也就是这一次来的只是左军两万人,若是人数再多一些,怕是不用打,都可能会直接投降了。

明末的明军,战力实在是让人堪忧。

这也与当时的大环境有关,朝廷无银,兵饷不到位的情况下,谁会为你拼命?

自古有云,皇帝还不差饿兵呢。现在士兵都在饿着肚子打仗,那能有战斗力才是怪事。

城外炮声隆隆,城内人心惶惶。

将军刘伊盛的府邸之中,礼部侍郎钱谦益和兵部右侍郎兼左佥都御史马士英正在进行着劝降之事。

钱谦益两人已经与左良玉派来的使者成功接了头,并被许以承诺,一旦左军攻下了应天府,他们都会有无穷的好处。两人为了以后的位置可以更加的稳固,便主动当起了说客。

游说着城内的掌权派的臣子和将军。

之前两人已经说服了一些人,但他们的位置都不是太过关键,远不如刘伊盛这般,正儿八经的领兵实权派。

“刘将军,左帅十分看重您,这一次派我们两人前来就是表达善意的。左帅承诺,只要将军助他,以后您就是兵部的侍郎兼五城大都督,以后可以说是前途无量呀。”马士英最先开了口。

跟着钱谦益便是连忙抱拳,一副恭喜的样子说道:“以后刘将军就是应天府的大员了,还望以后多多关照、多多帮携。”

被两人的马屁这般一拍,刘伊盛便有些飘飘然起来,“好说,好说,只是本将人微言轻,手下也只有三千兵卒,怕是帮不上什么大忙吧?”

“刘将军说得哪里话,您守东门,看似并不重要,但实则却是十分的关键,因为不会有人想到左军会绕到东门攻城,到时候只需要左军一出现,您打开城门放大军入城,到了那个时候,应天府便是唾手可得尔。”马士英很快开了口,显然这件事情他是早有预谋。

“哦,若只是打开东城门的话,那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本将不才,但手下这三千士兵还是听我的命令地。”听到这里,刘伊盛便放下了心来。

他深知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的道理。

与这些个文臣打交道,他们的嘴上功夫是很厉害,可说到实际能力,实在就是让人有些堪忧了。

刘伊盛最怕的就是这些个文臣们一点计划都没有,硬逼着自己在城内起兵,若是这样的话,他只有兵员三千,要对付的却是数万的明军,怕就讨不到什么好处。

有计划就好,这样的话,成功率就会很高,他也就可以放下心来。

三人商定完毕之后,可谓是皆大欢喜,现在只等左军主力兵临城下便可借机起事。

随着时间又过去了两天之后,城下的左军兵马是越来越多,除了最初徐勇的两万兵马,另一勇张勇的三万大军也赶到了城下,五万左军的出现,已经带给了应天府不小的压力。

加上城下的红衣大炮,一直没有闲着,这几天不断在轰击着城墙。守城的明军一个个更是人心惶惶,可谓是将无战意,兵无战心。

当新一天的太阳再次升起的时候,后赶来的张勇便带着一万左军悄然的绕过了西城和南城门,直奔东城门而去。

东城门处,刘伊盛已然做好了随时开城放左军入城的准备。

当刘伊盛一身将军铠甲在身,站在城楼之上的做好了准备的时候,城下,随着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果然就有了密密麻麻的左军开始出现,他们迈开大步直奔东城门处快速跑来。

“来人呀,打开城门!”刘伊盛眼看着左军如约出现,顿时就松了一口气。对方守约就好,这样的话,他的任务就可以顺利完成了。

“将军,来的好像是左军,不是我们自己人,为何要放他们入城?”一名千夫长伸长脖子看了看,竟然隐约的看到了左字大旗,心中便是一惊,这就出声反问起了刘伊盛。

“本将做事,还需你来教吗?来人,将他绑了。”刘伊盛脸露不悦之意,当下就向着身边的几名亲兵使了一个眼色。

这些亲兵早就知道将军的计划,闻言便一拥而上,将这名并不听话的千夫长给绑了一个结实。

这一幕被不少人看到,大家都有些不明所以的时候,刘伊盛已然开口道:“将士们,大明皇帝昏庸无道,如今更是接连的克扣我们将士的军饷。即是他不拿我们当人看,那我们也没有必要为他去卖命了。本将决定,今天就反了大明,投了左军,日后只要有本将在,当会带着兄弟们吃香喝辣,大家以为如何?”

说完话的刘伊盛脸上带着笑,但眼中却有凶光不时的闪现,真是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

配合刘伊盛之言的还有足足两百弓箭手,他们的目光对准着这些明军,大有谁敢站出来反对,他们就会射谁的样子。

这都是提前安排好的后手,为的就是可以让刘伊盛更好的控制手下的军队。

在将军与弓箭手们的威胁之下,又有之前千夫长被绑缚的事实摆在那里,果然所有的明军就没有一人站出来反对的。

对他们而言,他们从军只是为是混口饭吃而已,即是如此,有的吃就行,吃谁的不还是都一样嘛。

没有人反对,刘伊盛这便大笑了起来,跟着就是一挥手而道:“来人,打开城门,欢迎左军入城。”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