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六章 千岁威名传

就在吴三桂还在发懵的时候,朱常武又开口了。“即是被两面夹击,你最合适的选择是马上突围,然后派一支强军垫后,这是可以最小代价换取大军安全的方式。只是你虽然也这样做了,但并没有做好,留下的五百骑兵根本就没有起到挡住追敌的作用,以至于你部损失巨大。”

朱常武这般一说,吴三桂又低下了头,看来大将军还是没有放过自己的意思,他之所以没有抓着自己改变作战计划的事情,就是想要把后帐一起算了呀。

看来这一次朱常武是不打算饶了自己,怕是弄一个不好,小命都会不保的。

吴三桂还在低着头,其它人也都这样以为的时候,朱常武再度开口道:“人嘛,都会犯错,要紧的是会不会改,或是说还有没有改正的机会。吴三桂,如果你就这样逃了回来,哪怕你带回再多的骑兵,你的脑袋也是难保,告诉你,任何人求情都是无用的。好在你知错就改了,且改得很快,愿意带兵杀回,还亲自冲到了前线,表现出了你骨子里血气方刚的一面,很好。”

“嗯?”

很好两字一出,大帐中所有人都被弄迷糊了。

大将军是什么意思,怎么刚才还一副要杀了吴三桂,且不允许任何人求情的样子,可突然间就变成了夸赞,自己...自己的耳朵没有出问题吧。

他们的耳朵当然不会出问题,朱常武原本就是这么想的,他就没有想过要杀吴三桂。

之前对此人,朱常武是有些意见的,但那都来源于对历史的了解,此人两面三刀,私心极重,一切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为此可以卖国卖族卖了自己。

但仔细想一想,那都是崇祯上吊于煤山之后的事情,换成其它人,在自己的国君都亡了的情况下,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都不会让人奇怪。

这一世,崇祯没有死,吴三桂就一直没有想过要背叛大明之事,他在意的只是自己的军权还在不在手中而已。对此,朱常武也无可厚非,换成自己,若是有人想要夺他的兵权,他也一定不会同意。

只有这些的话,朱常武只是不喜吴三桂,并不会特别的针对,也不会有意的照顾。可是这次与清军之战,吴三桂在最关键的时候,并没有放弃手下的兄弟,而是与其站在一起,与敌人来了个生死之战,这就让朱常武有些喜欢。

将军这个词汇,是一种荣耀,但又何偿不是一种责任?

马革裹尸,是很多将军的最终结果。而纵观历史,真正不畏死的将军是有不少,但绝对不能说是全部。至少有一半的将军是名不副实,尤其是面对危险的时候,能够不忘生死而战者,数量就更不是很多。

吴三桂能做到这一点,便让朱常武欣赏。试想一下,不管是面对流匪还是建奴,倘若是所有的明军将领都能做到像是吴三桂这般,不惧生死,战场之上与将士们一同奋勇杀敌的话,那大明岂会有现在之危。

仅是从这一点上来看,吴三桂就已经比其它人强上太多了。

就凭着这一点,朱常武就不会真的杀了此人。

怎么着,与敌浴血奋战的也要杀吗?这样的话,大明还有多少可用之将?

杀是不会杀的,相反以后如果有机会了,朱常武还会照顾一下吴三桂,给他更多发挥的空间,看看他只是一次爆发,还是真有血性,可以次次如此。

但这一次是不会杀,可不代表不能罚。

“吴将军,这一次你并没有什么罪,但是有错,所以罚你半年的俸禄,同是将你降职为普通的总兵,依然准你带罪立功,你可有什么意见吗?”

当着众人的面,朱常武开了口,把事情的处理结果给说了出来。

这个结果,让不少人吃惊不已。

原以为,这一次吴三桂就是不死也要脱层皮。

即便是吴三桂本人也做好了被剥夺军权的准备,他甚至想过,这一次之后就回京师找自己的父亲在去运作一下,反正他现在还年轻,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万没有想到,朱常武竟然没有重罚他,且还许他继续带兵,只是级别降了一级,且还跟着罚了半年的俸禄。

手握大权的将军,又几个靠着俸禄生活的?所以这这一点上根本就不是罚。

至于说降了一级,不是山海关总兵了,但依然还是普通的总兵。重要的是,朱常武没有重新的任命新的山海关总兵,那就是说,他还是有重新再升起来的机会。

竟然会是这样的结果,可以说远超于吴三桂想象的好,反应过来的他,这便连忙扑通通的磕头,“末将谢过大将军,请大将军放心,以后末将定然会冲在第一线,与清军不死不休。”

“很好,记住你说的话,以后我会看着你,看看你是不是可以说到做到。还有其它的将军也一样,不妨告诉你们,想要升职,想要掌握更多的权力,在我这里只有一条,好好的战场上表现,杀更多的敌人。只要你可以做到,我就会给你升官的机会,都听明白了吗?”

“回禀大将军,我等都听明白了。”马宝等人齐齐低头抱拳。

如何还能不明白,吴三桂的例子就摆在大家的面前。

已经犯了错,可就是因为有着英勇杀敌的表现,所有的过错就可以大事化小了。

这一刻,大家似乎对于大将军有了更多的了解,也似乎知道接下来自己要怎么做才是最正确的事情。

这都是朱常武想要的。

现在正是用人之时,标准定得太多,怕是真正能被他看中的没有几人,那不如先设定一个简单的要求,先把大家的士气给提升起来,以后在从中选择更为优秀的人才委以重用好了。

吴三桂的事情就这样做了处理,也让大家对于接下来要如何打仗有了更深的认识。跟着,朱常武便下达了接下来的作战任务。“所有人抓紧时间休息,这期间所有人好吃好喝的休整,所有的伤员也会得到极时的治疗。然后就是等,等着胡云峰和杜勋带着三万明军步卒赶到之后,便会向对面的清军发起最为猛烈的进攻。

接下来的大战,朱常武提出了要求,那就是要穷追猛打,彻底打响大明的军威。倘若接下来谁在大战之中,裹足不前者,无论什么原因——斩!

实际上,都不用朱常武去强调,大家从吴三桂的身上也看出了接下来的大战要怎么去打了。

要说不光是吴三桂,其它的将军们就没有更高的追求了吗?

以前需要论资排辈,根本就轮不到他们。现在即是知道朱常武只会看大家的表现,然后要不拘一格用人才了,那大家应该怎么做,自然是心中有数。

事实上,马宝等人正摩拳擦掌,都想着在接下来的战斗之中能有一个更好的表现,然后可以被大将军看中,那飞黄腾达岂不是指日可待?

......

大明京师,北京城。

前方朱常武的最新战报通过电报传了回来,说明他们已经打败了清军与沙俄的联军,现在正与十几万的清军进行对峙,只等三万步卒一到,便会再次发起会战,争取重创清军。

又一次打了胜仗,崇祯看到电报之后自然是喜上眉梢。

可说起来也并不全是好消息,比如说在电报之中,朱常武就以开玩笑的方式说,有人喊了大将军千岁,但他是不会接受的,这不过就是气氛烘托到了之后,将士们的一种表现方式罢了。

朱常武说得轻松,可听在崇祯耳中却不是那么回事了。

就算是事情如朱常武所说,他不在意别人叫他千岁,但崇祯在意呀。

千岁比万岁看之是差了不少,但即是可以走到这一步,谁又知道能不能更进一步呢?

也就是对于朱常武比较了解,知道此人的底细,也知道人家或许看不上现在这千疮百孔的大明。但不管怎么样,做为皇帝,即是事情发生了,他就不得不多想,就不得不做一些的准备。

将那份报捷电报放了下来,崇祯看似无意,却是随手就将另一份奏书给拿了在手中。这正是首辅魏藻德所奏的,关于三皇子朱慈炯想要为君分忧,要再建一支明军军队的事情。

之前看到这份奏书,崇祯并不以为意,只是认为自己的儿子是一时性·起之下的胡闹而已。可是现在看到了这份奏书之后,崇祯却感觉到这是一个机会。

一个自己建立一支归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可以与任何人分庭抗礼的机会。

“王大伴,宣魏藻德进宫。”手拿奏书又看了一遍之后,崇祯决定试一试。但在此之前,他要先看看这位首辅怎么说,他们又做了什么样的准备。

魏府。

书房之中,做为主人的魏藻德正在笑眯眯的与一名中年文士打扮之人聊着天。

“周先生请放心,这件事情我已经写了奏章,三皇子那边很有兴趣,这件事情一定可以做好的。”魏藻德一副笑眯眯的模样,尤其是想到对方送给自己的那张二十万两的银票,更是喜不自胜。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