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拿鲁王开刀

如此,朱常武这般做法,定然有他的深意就是。

“皇上驾到。”

就在大家的注意力还放在朱常武站在哪里的时候,王承恩出现于金銮殿的一侧,在他的身旁隐约还有一人也一并走了出来。

不用说,崇祯来了!

当下,所有大殿中的臣子,全部都高呼万岁之声,然后伏地而拜。

在大明,如果是皇帝私下诏见某一位臣子或是几位臣子的话,那是不用行三拜九叩大礼的。可像是大朝会这般重要的场合,这就成为了必须要走的流程。

臣子们都跪了下来,口呼万岁万岁万万岁三遍之后,这才缓缓抬头,随后有些大臣就趴在那里不动了。

他们看到了什么?

群臣之中竟然有人见皇而不跪,竟然有人一直就站在那里。

不用说,这个人自然,也只能是朱常武。

朱常武是不可能跪的,他的脑海之中可是没有这样的规矩。

而他不想跪,谁又能勉强于他?

想想昨天是什么样的阵仗,都未曾让他有半点的屈服,那现在他又凭什么会下跪?

众臣之中,不少人都看到了这一幕,心中惊诧不已,然后目光不由自主的就向着坐在金銮殿龙椅上的崇祯身上看去,他们要看看,皇帝对这件事情是怎么样的一个看法。

崇祯怎么看?当然是坐着看了。

就见崇祯有如未闻一般,依然在那里端坐着,就像没有看到朱常武没有跪下的一幕一般。

众臣不管是如何的诧异,时间一到,还是要起身而立的,然后等大家都站好的时候,龙椅上的崇祯开口了,又是震惊了所有人。

“天下兵马大元帅劳苦功高,特准见朕不拜,且可自坐,不用称臣。”

崇祯开了口,身边的王承恩更是极为的机灵,这就亲自搬着一张椅子来到了朱常武的面前,值得一说的是,那张椅子上还有两个厚厚的棉垫。

就是两个。

似是王承恩生怕垫的少了,朱常武会不舒服一般。

“谢了。”朱常武笑呵呵点了一下头,跟着便不客气的向着椅子上座了下去,然后还将身体向后一靠,摆出一副很舒服的样子来。

王承恩笑着说了一句不客气,随后就连忙回到了金銮殿上,他害怕呀,害怕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朱常武突然来一句小承子,那他的脸都要被丢光了。

偏生朱常武如果真这样说的话,他还连屁都不敢放一个。

好在朱常武还是给自己留了面子,反倒让王承恩心生了感激之意。

朱常武就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座了下来,瞬间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大家妒忌,羡慕的看着他,以至于接下来王承恩宣读圣旨的时候,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听,直到旨意的最后,说出了由工部尚书兼大学士范景文任大明首辅之位时,大家这才回过神来。

首辅就这样定下了?

竟然是范景文?

对范景文其人,在朝的臣子们就没有不知道的,此人无论是才学还是资历那都是足够了。只是这个人并不拉帮结派,也不会什么拍马屁之能,他又怎么可能入得了崇祯的法眼呢?

难道说现在任首辅之人,已经不需要看其关系网,而只是看他的能力吗?

但这可是首辅,不是有能力就能胜任的,你要有本事协调各部门,让大家都听你的才行。不然一个命令下去,无人去执行,那你这个首辅当的还有什么意义?

下台岂不是成为了早晚的事情?

这一点,崇祯会不考虑吗?可为何还是做了这个的决定,这到底是为什么?

朝堂之上,范景文同样听清了圣旨上的内容,全身就是一震。

这个结果,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昨天晚上他也知道了大元帅回来之后就入宫,还一呆就是一下午的事情。

那个时候,范景文也考虑过了,会不会他们商量的就是换首辅之事?毕竟之前魏藻德与大元帅间有着太多的龌龊,此事几乎是达到了人尽皆知之。

朱常武一直领兵在外,没有回到京师,那还能容忍魏藻德去蹦跶。可是现在,人家既然回来了,又岂会在给你风光下去的机会。再说了,张奡被刺杀的事情中还牵扯到了魏应,那就更不会善罢甘休了。

果然,下午的时候,魏府就被抄了家,魏藻德也被扒去了官服,给抓了起来。

如此,换首辅之事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何人接任也成为了大家最为关注的事情。

范景文想到了很多人,但事后却又被一一否定着。

够资历任首辅之人不是没有,相反还有好几位。就像是自己便其中之一。但他们包括自己也都有着明显的缺点。

不是说自身能力不足,就是做事不够圆滑,无法得到他人的认可。

还有就是没有听说谁与大元帅的私交很好。

相比之下,魏藻德也非是能力有多强,但他却也算是合适人之一。至少他还是有点能力在身,最重要的是,他人际关系很广,下达的什么命令,可以被多数人所接受和认可。

而这正是自己的缺点所在。

想来想去,想不到一个合适之人,索性范景文就不再去想。反正不会是自己,多半还是一个草包上来,那哪一个草包还不是一样吗?

正是带着这样的想法,昨天晚上,他倒是睡了一个好觉。可是现在,得知自己接任了首辅之位,他是无法在镇定下来了,以至于跪地接旨的时候,声音都有些颤抖。

崇祯高高在上而座,看着范景文的表现,心中很是高兴。

对方如此的激动,至少证明没有提前得到消息,也就是说,朱常武并没有派人去通知他,提前示好。

这就很好,崇祯最为担心的就是,范景文已经是朱常武的人,若是这样的话,那事情就不好玩下去了。

其实之前崇祯不是不知道范景文有能力,但这个人强在做事情的能力上,在与人交往时,他并不结党,也不营私,这就导致他没有什么心腹,他的命令也没有几人会去认真执行。

这样的人,如果当上了首辅,大臣们都不听他的,那可如何是好。最终还是要靠他这个皇帝来擦屁股的话,那他找的就不是帮自己分担事务的首辅,而是找一个爹。

只是朱常武推荐了他,这就让崇祯的这些担心都不再是什么问题。

有着朱常武帮衬,崇祯相信没有人敢去敷衍范景文,这就让他的能力有了可以发挥之地了。这也是为何朱常武一提,他就同意的原因所在。

首辅的位置定了下来,范景文站在那里,也开始承受着四周那艳羡般的目光。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羡慕,也有人不以为意,甚至还想着回头怎么找他的麻烦,好好给他一个下马威,让他知晓知晓,首辅之位可不是皇帝上嘴唇碰下嘴唇就可以定来的。

若是没有了他们这些臣子们的支持,首辅?狗屁!

就在大家的注意力放在范景文的身上时,王承恩又拿出了一道金黄圣旨,跟着照念上来。

这一次,上面记载的都是昨天朱常武与崇祯商量的以后对待藩王和勋贵的办法。

随着王承恩的声音在武英殿之中回响,很快,一些人的脸色变绿了起来。

若非是碍于朝堂上的规矩,宣读圣旨期间不可随意插话的话,怕是已经有人要站出来喝止了。

就这样,王承恩念了有十多分钟的时间,把政策刚一说完,朝堂之下,马上就有人站了出来。“皇上,不可呀。藩王都是朱氏皇族之人,他们才是真正的自己人。如今,如此的苛待于我们,祖宗知晓了怕也不会同意的。”

“本帅看来,不同意的人会是你吧。”不等此人把话说完,另一道声音突然出现,直接将其打断。

第一个说话的是鲁王朱以海。

打断其言的是天下兵马大元帅朱常武。

“竖子,本王在这里与皇帝说事,岂是你可以随意插嘴的,你可还知道辈分尊长吗?”眼见着朱常武跳了出来,朱以海丝毫没有畏惧的样子,相反直接开始了针对。

对着朱常武吼完这些之后,朱以海更是对着身后站着的襄王世子朱常澄说道:“怎么,襄王在世的时候,就是这么教你们的吗?”

鲁王朱以海本是朱元璋第十子朱檀的后代,家族封地本在山东兖州。

然而明末天下大乱,公元1642年,满清之军曾攻破兖州,朱以海家族遭到清军杀戮,朱以海的哥哥自缢身亡,而他自己幸而躲在死人堆里才侥幸活命。

经历生死大劫的朱以海在崇祯十七年承袭鲁王爵位,因为朱常武的出现,大明没能被李自成所灭,他也就当上了逍遥的鲁王。

如今的兖州已经被朱常武带人重新光复,这阵子他正在活动,想要重新的回到兖州,继续去作威作福。

可就是这个时候,崇祯竟然要对他们这些藩王下手,他又如何会同意?

眼看大明会越来越好,自己的子孙的好日子就在后头呢,这个时候,朱以海是不会允许任何人坏了自己的好事。哪怕这个人是当朝的皇帝。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