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七章 心在滴血

现在不得不舍下了自己的面子,但这样做的崇祯心中是有些不舒服的,他认为自己被朱常武给裹胁了。

电报发出,崇祯先行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对于魏藻德的事情,他做了解释,提前说明这一切都是自己授意的,看看朱常武能不能看在自己的面子上,放过这件事情。

正在山海关中休整的朱常武收到了电报,嘴角发出了一丝的嘲笑之意。

这个崇祯还真是有意思,都什么时候了,竟然还如此的在乎面子。甚至臣子的锅他都肯背。

难道不知道,如果这一次真的放过了魏藻德,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吗?

从此之后,怕是无人会将研究院放在眼中,甚至跟着会很多人把手直接就伸过去了,反正你没有处理魏藻德,那就不能处理我。

这就像是一群人去哄抢别人家的财物,你抓到了我也不怕,因为我不是那个抢得最多的人。

这样的毛病朱常武可不会惯着,就算是崇祯亲自发来的电报也是一样,“回电,问问皇上,是想要面子,还是要大明的江山。”

回电很快被翻译过来,送到了崇祯的手中,看着这电报上的内容,他的脸黑如锅底一般。

怎么这件事情就涉及到江山的高度了?

崇祯一直认为,这一次是魏藻德动了朱常武的奶酪,抢了他的一部分兵权,对方这才一定要一个说法的。

说到底,不过就是两个臣子之间在争名夺利而已。结果是朱常武更胜一筹,或是说魏藻德表现的太差劲的,尤其是在用人方面,那简直是和自己一样的无能。

朱常武赢了。

好吧,做为胜利者,是有权力开出自己的条件,以胜利者的姿态去审视失败者。

问题是自己这一次已经站出来,已经清晰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还愿意亲自做调停人,为何朱常武还是如此的不给自己面子?

难道自己这个做皇帝的,真就没有放在一位臣子的眼中吗?

皇帝就是皇帝,臣子再有本事,不也是在皇帝的手下做事吗?

崇祯不解,对于这样的回答自然不是很满意,看向自己的女儿长平公主朱徽娖,只能继续的开口说道:“给他发电,告诉他,朕这一次一定要力保魏藻德,问他要如何?”

不得不说的是,大明的皇帝虽然各种奇葩的都有,但都有一点共性,那就是很有骨气。

开局一个碗,结束一根绳,无论如何,大明的皇帝就没有出现一个真正的懦弱之人。尤其是做为太祖的朱重八,更是直言,自朕而始,大明当永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税薄币。那是何等豪迈之言,表现的又是怎么样的铮铮铁骨。

接下来,历代大明皇帝也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同时还把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坚持到底。

到了崇祯这里,不能说他是没有能力,实在是摊子太烂、底子太差,这才没有了翻盘的可能。

可不管形势如何,崇祯的骨气还是有的,这句话就是表现自己性格的同时,也想看看朱常武会怎么做?

如果说对方回电,会一直呆在山海关中不出来的话,他只会无比的失望。

朱常武是有能力,但说到底还是一个为了争权夺利而不择手段之人,与其它的权臣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这样的人,崇祯那是绝对不会给他更多的权力,相反,他宁可大明江山丢了,也会遏制住朱常武发展的脚步。因为一旦这样的人成了势,那对于天下而言,未必就是什么好事。

电报发了出去,很快回电就送到了崇祯的手中,看着这份电报,他突然间有一种我错了的感觉。

就见电报之中,朱常武明确的表态了自己态度。那就是崇祯如果一定要保一位大臣,做为大明的臣子,朱常武无话可说。接下来他会在明天一早就会兵出山海关,直奔应天府方向而去,他会继续为了大明的天下为了大明的百姓而做出自己的努力。

只是此事之后,所谓的大明研究院就会只剩下研究院,以后里面的任何成果,他都不会在与皇家分享,以后里面研究出来的所有物品也都属于他朱常武个人的,大明就算是想买,那也要看他想不想卖了。

握着这封电报,崇祯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朱常武没有让他失望,他果然还是心系大明、心系汉人百姓的,这一点无疑让人欣慰。

但问题同时出现,研究院可能就不会在属于自己,这自然又让崇祯无比的心疼。

一个人穷怕了,一旦有钱了之后,那是真的害怕会再度贫穷。

就像是现在内帑有钱了,足有一千多万,这可都是研究院给自己带来的。现在眼看着为了保下魏藻德,就要失去一切,要说崇祯甘心情愿,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可同样的,在崇祯看来,保下魏藻德也是无比的重要。

无它,这一次魏藻德代表的是想要与朱常武势力进行争斗的臣子。他是第一个站出来的人,而如果上来就被打趴下的话,那以后谁还知道会不会有第二位?

倘若是没有了,那岂不是说以后大明的朝堂之上,就没有人在敢挟制朱常武,那一代权臣自此出现,这同样对大明江山十分的不利。

现今摆在崇祯面前的,其实就是一个选择题。大明强大了,但皇上不是他,那他到底又愿不愿意呢?

他到底是为了自己的皇位在努力,还是为了大明的百姓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努力?

这么大的选择题,也就难怪崇祯会如此的纠结,拿不定主意了。

长平公主朱徽娖就站在一旁看着,没有丝毫要开口说话的意思。她是一个很聪明的女孩,从小又生活在皇家,对于权利斗争再是了解不过。

此时,她也看出来了,父皇在纠结,然后她也很想看看父皇会有什么样的决定和态度。

崇祯沉默着,坐在那里半天没有开口,也不知道过去了多久,终于一声叹息之声由他的口中传出,显然,思考了这么久,崇祯终于有了自己的想法,或是说决定。

“回电告诉他,研究院的事情上,原本皇家就占了他的便宜,现在也是时候要物归原主了。”

“父皇...”虽然早有预料会是这样的结果,但亲自听到崇祯说出这样的话,朱徽娖还是心中一惊。

“行了,就按朕说的办。”此时的崇祯态度十分的坚定。

“是。”朱徽娖知道,这是父皇心意已定,怕是不能更改了,当下便亲自把这个意思通过电报给发了过去。

电报的那一端,朱常武同样在等待着消息。

虽然说过了好一阵的时间,那边都没有什么动静传来,但在朱常武看来,这都是正常的。

毕竟,如果是换成自己做选择的话,也是一定会犹豫的。所不同的是,他的生长环境,让他对于皇权从来不是那么的看重。他一直认为,权力想要稳定,首先就要让百姓过了更好的生活。

做不到这一点,权力失去也就是早晚的事情而已。

但就是这样后世很多人都懂的思维,放在当下,却显得那么的突兀。毕竟封建王朝延续了这么多年,都没有人打破他。那谁想动这个成果,无疑都会面对极大的挑战。

朱常武没有着急的等待着,终于,回电来了,在看到电报上的内容时,就算是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朱常武,此时也是不由自主的发出了一记叹息之声。

崇祯终于还是选择了皇家的面子,这倒并没有出乎朱常武的意料。只是这样一来,就代表着两种思想的对撞,也代表着从本意上,他与崇祯有了间隙,还是很大的间隙。

只是这怪不得任何人,毕竟你让一位皇帝放弃所有的面子,只是一心的为百姓好,哪怕因此而会失了皇位,失去了所有的权力,怕是古往今来的皇帝,都会与崇祯做同样的选择吧。

“也好,那就先各干各的好了。”朱常武叹息之余,同样也做出了决定。这样看来,京师他已经没有必要回去了,不仅如此,京师中的自己人也是应该快一些离开那里,若是不然的话,怕是会有性命之危。

仔细的想了想后,朱常武亲自坐在电报机前,给崇祯那边回了一封长电文,每发出一组数字的时候,朱常武的态度就是越发的坚定着,直到最后,发报的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快...

崇祯再一次收到了电报,这一次朱徽娖仅是翻译电文就用了很长的时间,在然后足足好几页记载着文字的纸张便出现在了崇祯的手中。

“尊敬的皇帝陛下...”

崇祯一字一句地读着,同样面色上没有任何的变化,可心中却是在滴血。

他也不知道为何事情会演变成这样,但他知道的是,两个都没有丝毫退让之意的人一旦碰撞在了一起,那一定会出问题。

就像是现在,朱常武要求皇帝把张奡由户部尚书,调任为南京户部尚书,要把梁军从兵部尚书调任到南京任兵部尚书,还有胡云峰和楼禾阳的官职采取的是一样的方式。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