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借刀杀人

尤其是那些反对他的人,他更是毫不避讳的就公开给杀了。这样的人,还是不要得罪的好,一些聪明的大臣找到了昨天晚上连夜写出的那道叙罪折子,扯碎重写。

之前他们是抱着敷衍的态度,想着自己才不会那么傻,真把自己做的一些错事交代出来。

可是现在,眼见朱常武要和他们玩真的了,那谁不害怕,谁还敢在敷衍了事?

糊弄朱常武,就等于是拿自己的性命在开玩笑,谁脑子坏掉了,才会做这样的蠢事。

如此在公审大会的第二天一早,当锦衣卫出现在各个府邸之中,开始收起奏折的时候,朱常武这里很快就看到了臣子们的一个个自叙状。

大部分臣子还是很乖巧的,他们都或多或少写了自己做过的一些错事,甚至还有人为了立功、为了保命,直接就来了一个检举揭发,把同僚的一些罪行直接就写在了奏书之上。

可依然还是有一些臣子在耍着小聪明,对自己的问题避重就轻,只说平时工作不是太认真,以至于做了一些不痛不痒的错事。

信的最后,还看似很真诚的写着,自己以后会改正,为大明多做贡献云云。

“哼!有些人呀,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刘奔,去,按这份名单抓人。”朱常武的嘴角一翘,发出了一记冷哼之声。

既然有些人给脸不要,他还客气什么,直接抓了了事。

一个连自己所犯的错误都不敢正视之人,这样人的留之何益?

刘奔高兴的接过了名单,开始抓人。

当了这么长时间的镇抚使,这几天刘奔重新感受到了身为锦衣卫的荣光。

相必经此事之后,在也没有人敢小看自己,小看锦衣卫了。

送给刘奔的只是一部分名单,还有更多的名单朱常武留了下来,他又从中画出了一些人的名字,跟着对身边的王军华说道:“按这个名单上一一通知,告诉他们,拿银子来赎罪。至于要拿出多少银子,才能让本帅满意,让他们自己去掂量。”

“是,大帅。”王军华答应一声之后,带着一个中队的龙兵转身而去。

朱常武还是决定给这些大臣们一个改过的机会,主要是这些人的责责看起来并不是那么大,他不能因为手握权力,为一丁点的事情就杀人。

上一次魏藻德的事情,已经与崇祯闹得有些不愉快,如果可能的话,朱常武并不想在做什么伤害双方间感情的事情,这些文臣他就决定留下一部分。

不仅如此,他还会发电报给崇祯,请示一下,让他派一些文臣来到应天府担任要职。

姿态是要做的,至于如何选择,那就是崇祯的事情了。

电报很快就发到了北京城,朱徽娖拿着这刚收的电报就来到了乾清宫。

看过了电报的崇祯表现的十分高兴。

朱常武的所为再一次证明对方没有想要与自己夺权的意思,这让他很是欣慰。“王大伴,去把魏首辅还有几位六部的尚书请过来,朕要和他们商议事情。”

崇祯是满怀希望的见了群臣,只是接下来的结果有些出乎了他的意料,这些人竟然都选择了无动于衷。

所有人对于应天府空出来的位置没有丝毫动心之意,不光他们不想去,便是让他们推荐人选,都是闭口不言。

兴冲冲的叫来了一众臣子,结果却是没有任何结果之下就散了朝。崇祯的面色变得阴郁起来。

崇祯很聪明,很快就看穿了臣子们的想法。

这些人之所以对应天府空出的位置没有任何的想法,无非就是因为两个原因。

第一,应天府远离京师,去了那里就有一种远离皇权的感觉,怕是以后在想发达会变得十分困难。

第二,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朱常武现在就在那里。

满朝的臣子,如今对于朱常武可谓是谈虎色变。

想想对方杀了多少的臣子吧,在想一想就在前不久魏首辅犯了错,皇帝为了保下他,那是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更是不得不给了一个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封号。

崇祯面对朱常武的时候,都不得不退让三分,那他们一旦离开了皇帝,去到了应天府,岂不是要任由朱常武处治了?

那此时去应天府岂不是成为了找死之举?

傻子才会去呢。

崇祯想明白了原因,十分的苦恼。

尤其是对于众臣惧怕朱常武这一点,他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众臣怕他,胜过怕朱常武,那请问,到底谁才是可以决定他们命运的皇帝?

还有,这些臣子们屁股

朱常武是霸道,可至少没有达到胡乱杀人的地步吧?看一看那些被杀之人,哪一个不是因为主动招惹,才引起人家的反击?

京师中不还有一些官员没有事情嘛。

只要你们没有什么伤天害理、没做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朱常武就不会把你怎么样的,好吧。

可是众臣无一人敢去应天府,这是不是就说明了他们心虚的表现呢?

心有怒气的崇祯,怒其臣子不争,可却又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当他带着一脑子官司来到了永和宫,来到了袁贵妃这里的时候,被问及发了何事之后,竟然就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办法自然是袁贵妃给出来的。她的意思很简单,皇帝就是天下之主,有些事情根本就没有必要和臣子们商量,自己做决定就是。

怎么着,难不成,皇帝下了旨意,

“这...这样是不是太过霸道了一些?还有,强行下令,他们去了应天府怕也不会好好办差的吧?”听到了袁贵妃的提议之后,崇祯还有些顾虑的说着。

“皇帝行的就应该是霸道之事嘛。至于他们好不好好办差,那边不是有大元帅嘛,有他盯着,还担心什么?”

袁贵妃一副为崇祯着想的模样,可只有她自己心中清楚,这是在给朱常武拉仇恨。

自己的父亲死于朱常武和皇太子朱慈烺的手中,让她气怒非常。

为此她不惜主动与三皇子定王朱慈炯秘密联系,想着对付朱常武的方法。

可惜的是,现在的大明还需要依仗朱常武,想要通过皇权对付他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袁贵妃这便把主意打在了其它臣子的身上。

你朱常武不是能杀人吗?

很好,那就送给你杀,倒要看看,你最终能杀多少人?

只要仇人够多,那老虎还有打盹的时候呢,那时,便有人会将你碎尸万段了。

一个人的力量终是有限的,袁贵妃想要靠着此举来借别人之力一起对付朱常武这个仇人。

崇祯听了袁贵妃之言后,就如同找到了解决事情的办法,心有意动的道:“那不知道到底要派何人前往呢?”

“皇上,要派也应该派一些有影响力之人,如此一来,大元帅就算是想要杀人也要考虑一下后果嘛。比如说礼部尚书方一藻、又比如说提督吴襄。”

袁贵妃开口点了两人的名字,让崇祯听后很是不解的问道:“爱妃,为何是他们两人?”

“皇上,臣妾也不太懂。只是听人说方尚书知书达理,可称是读书人的楷模,这样的人大元帅总是不好轻动的吧。还有那位吴提督,怎么说也当过总兵之人,对军队如何管理可谓是经验丰富,如此一文一武相配合之下,应该效果不错。”

袁贵妃一副我就是随口说说的模样,实则她有着自己的用心。

她这一阵子可没有闲着,一直在搜罗着情报,尤其是对于一些重臣们的家庭关系,更是下了不少的心思。也因此就知道吴襄的儿子吴三桂正镇守山海关,其身边有一位幕僚名叫方光琛,其父正是方一藻。

把这两人派到应天府,倘若是朱常武敢找毛病杀了两人岂不是正好,到时候其子吴三桂和方光琛就会有很大的意见,这可都是手握兵权之人,父亲被人杀了,他们会不报仇?

这就是袁贵妃的借刀杀人之策。

“嗯,这个主意甚好,朕要好好考虑一下。”崇祯并没有马上进行反对,而是认真思考了起来。这一幕看得一旁的袁贵妃是欣喜不已,她知道,自己的谏言,崇祯是听到了心里去。

果然,在第二天一早,小朝会之上,崇祯便在没有知会任何人的情况下,直接就宣布了一些人的调令。

调任礼部尚书方一藻前往应天府任礼部尚书一职,同时升其为阁老。

调任刑部右侍郎孟兆祥前往应天府任刑部尚书一职。

调任左都副御史施邦前往应天府任左都御史之职。

调任提督吴襄前往应天府军中任职等等。

前后一共调用了十几名官员,可谓了打了满朝文武一个措手不及。跟着崇祯也不等大家说出自己的意见,这便在王承恩的陪伴之下转身就下了朝。

崇祯竟然就这样走了,一时间众臣们都如炸开了锅,尤其是那些被点到名字的官员,更是没有一个想要离开京师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