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 白杆军

且此事早已经被朝廷所认可,只差没有发明文规定罢了。

即是私兵,里面当有**之事存在,朱慈炯可是崇祯的三皇子,不让参与其中,这也是对龙兵的一种保护。

说到底,当初朱常武一定要向崇祯要这位三皇子,无非就是两个作用。

第一,让崇祯的两位儿子都掌握有一定的权力之后,让崇祯再猜疑起人来,可以多上两个目标,省得一天老盯着自己。

第二,朱慈炯能够在北方战场之上,也可以起到一个监督朱常武的作用。

怎么着,其它的北方臣子,你崇祯担心他们会被朱常武收买,那你自己的儿子总是应该要相信的吧。

我朱常武做事行得端、坐得正,也不用你派什么人来监视我,我直接要你的儿子来行监督之权,这样你还有什么好说的?

仅是从这一点上来看,更能证明朱常武对于所谓的大明皇位是真的没有什么兴趣。

朱慈炯在离开京师之前,崇祯是找到他私下里谈过,对于自己的作用,这位定王也是心中有数。现在被变相的离开了龙兵队伍,他并不生气,相反还有些高兴。

他是定王,在龙军的时候,他这个身份是公开的,可以感受到大家虽然对他热情,但并不会有人与他真的交心,这就是身份使然,这也让他有些郁闷。

走在哪里都有人盯着,走在哪里都有保护,让朱慈炯一度认为自己很难有什么发展的空间。

跟着龙兵训练了一段时间之后,朱慈炯对于自己的能力是有着一定的自信,但他真正想要的是完全可以放开,甚至可以在战场之上任由自己做主,去争取机会杀敌,而不是被人安排着杀敌。

可想做到这一切,显然他只要人在龙军之中,那是绝对无法实现。现在好了,他跳了出来,且还上位成为了一名明军中的百夫长,算是重新有了自己的自由。

虽说一名百夫长,在明军中只能算是最低层的军官了,但怎么着也算是有了单独的领兵权,这就让朱慈炯十分的高兴。

而此时能够以百夫长身份,站在一众将军的身边,站在城楼之上,自然还是他的定王殿下身份起了作用。

也是这个身份,使得每一位站在这里的几万夫长、总兵将军们,看向他时,目光中也必然要带着恭敬之意。

“你们打得不错,成功的骗过了城下的清军与沙俄军,即给他们希望又不让其得手,算得上是大功一件。”来到城楼之上,吉金凯先是就吴三桂等山海关守将的作为给予了肯定。

“都是大元帅指挥的好,还有皇上的隆恩所笼罩,末将的作为不值一提。”刚说完前半句,吴三桂这就看到了定王朱慈炯,连忙又补充了一句。

“呵呵。”对于吴三桂心中的那点小心思,吉金凯察觉到了,但并没有去点破只是呵呵笑了笑。随后言道:“刚刚得到的消息,大元帅在高台堡刚刚重创了五万清军,想必用不了一天,城下的清军就会知晓他们被包围的事实。到了这个时候,也是我们要主动出击之时。从现在起,我们先炮轰两个时辰,也好让城下的敌人知道知道,玩火炮我们才是祖宗。两个时辰之后,所有人各带所部出城杀敌。”

终于可以反击了,吉金凯说到要出城杀敌的时候,吴三桂等人的脸上都露出了兴奋般的光芒。

明明有实力,可是却只能防守不能出击,这种感觉很让人憋屈的。好在如今一切都已经准备完毕,到了宰肥羊的时候,那还客气什么。

朱慈炯也非常的高兴,他没有想到自己刚来山海关,便赶上了这么一个时机。他已经在心中暗暗决定,这一次定要抓住机会,多立战功。一个百夫长是绝对无法满足他一位皇子的向上之心。

......

四川行省,石柱。

一间极为简陋的厢房之中,一位明军将领脸色激动的小跑而来,人未至,声音便先传了出来,“姑母,姑母,我们派往京师的人终于传回了消息,我们有救了。”

一位年纪已上了七十,脸上写满了风霜,但腰杆依然还是站得挺直的老妪闻声从厢房中走了出来。“哦,翼明你说的可是真的?”

将领姓秦字翼明,乃是天下有名的白杆军将军。

虽然说此人在日后还是因为实力不济,最终投降了清国。但此时,还未至穷途末路,自然而然心还是向着大明的。

被秦翼明称为姑母之人,便是在历史中也极为有名的女将军,曾在历史中享有着极高盛誉的,一度声势压过花木兰的秦良玉。同时,也是现在白杆军的实际领导者,更是如今在四川行省之内唯一一支还在抗衡于大西王张献忠的力量所在。

秦良玉一生中几乎是大半生都在征战,其过程之中,丈夫马千承死了、儿子马祥麟死了、儿媳张风仪和侄子秦拱明等人都死人。对了,其子马祥麟就死于襄阳保卫战中,是与朱常洖的襄王父亲一起死在了城中。

七十二岁年纪的秦良玉,面对着这些打击,却是一直都没有气馁,依然还在坚持她的信念,如今带着自己的侄子秦翼明和孙子马万年在抗击着大西军,为不让对方彻底的占领四川做着最后的贡献。

只是可惜,昔日三万能征擅战的白杆军,如今早已经因为各种战事,而损兵折将。如今只是剩下了两千。

兵力如此不足,粮草和各种军需同样不足之下,秦良玉也只能退守石柱,以待外援。

但秦良玉并非是一个喜欢被动等待之人,于去年秋的时候便派人出石柱,前往京师方向打探消息,看看是否可以请来援军,重新让四川安定下来,光复这里。

只是因为张献忠的西军对于他们封锁很严,人是派出去了好几批,但不是半路上就被发现了,便是实在是太饿,跑出去了就不在回来了。

大半年的时间是一愰而过,终于还是有人有着坚定的信念,逃出去后又逃了回来,带来了最新的大明消息。

秦翼明快步来到秦良玉的身边,“姑母,都是真的。现在大明的情况是这样的...”

随着秦翼明的娓娓道来,秦良玉对于外面的事情终于有了一个大概上的了解。

之所以说是大概,实在是派出之人根本就没有真的到达京师,而是到了山西境内之后便回返了。他是一路上听人说,得知了大明王朝一年来发生的事情,其中就有着不少的好消息,想着应该第一时间让将军知晓,这就半路而返。但他同时也把之前秦良玉写好的那封给朝廷的密信,交给了一个商队,请他们代为送到京师中去。

这个商队上挂着一个大大的李字,听说主子名叫才春风。

送信之人回来了,说的也就是一路而听的那些事情,可尽管是如此,依然还是让秦翼明振奋不已,这就连忙来姑姑这里报喜。

“好好,大明有救了,有救了呀。”听着侄子说了这么多,秦良玉的双眼也是越来越亮。

“是呀,姑母。听说这位大元帅是襄王的第七子,说起来与我们还是有些渊源的,我们完全可以...”

似乎是知道侄子接下来要说些什么,秦良玉直接就出口打断其话道:“不可,万万不可。当初麟儿守襄阳,那是受了朝廷的委派,虽死犹荣。怎么可能因为这件事情而让这位大元帅去承我们的情呢?”

这就是正直之臣的品行,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大义、为了他们的坚守,他们可以付出一切,甚至是亲人和自己的性命。但却绝对不会允许自己的亲人因此而谋一点的私利,那都是对他们品德的一种玷污。

“是。”原本还有些兴奋的秦翼明听到这里时,明显神色暗淡了几分。

“好了,即是知道大明现在依然还很强盛,那四川的问题早晚是要被解决的,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坚持的活下去,等待着朝廷召唤我们的那一刻到来。”秦良玉正了正身子,依旧说出了一番的慷慨之言,表明着自己的心志。

“是的,姑母,侄儿知晓了。”秦翼明再一次低下了头,做着保证。

......

山海关下。

突如其来的炮火攻击直接就给阿济格还有安东给打懵了。

他们来到城下的时候,就看到了城关上的那些火炮,其中还有一些是上一战代善败逃时留下的,也有一些是安东他们沙俄军留下的。

在看到这些伫立在雄关上的火炮时,阿济格他们还生出了一种耻辱之感,心中想着的是,无论如何这一次也要攻下城池,把这些火炮抢回,一血前耻。

可同样是因为有了这些火炮的存在,攻关的时候,阿济格他们多少有些忌惮之意,攻击的态度便并不是很坚决。好在的是,几番试探下来,他们发现,那些火炮虽然还可以用,但用的次数并不是很多,显然这是明军缺乏足够的弹药所致。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