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六十二章 无奈与心酸

之前姜环就做过带兵纵抢地方的事情,只是那时是他自作主张,没有办法,朝廷没有钱给他们,为了自筹军饷,只得出此下策。

但这回不一样,这次可以说是奉命去抢。当下,姜环的底气就增加了不少。

“好吧,即是这样,到时候出了什么事情还要首辅大人帮着斡旋一二。”姜环接受了这个条件。

“好说,好说,但还是那句话,不要做得太过火了。尤其是一些个乡绅和权贵,能不能就不要动,不然会很麻烦的。”魏藻德颇是有些无奈的点头答应了下来。

自古以来,任何背离士大夫阶级利益的帝王都不会有好下场,即便是死后也被它人所污蔑。

隋炀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他开科考、通运河、促进社会发展、提升大众学识、让底层人员有了进朝廷的机会。

因此也是动了利益集团的蛋糕,最终落得个亡国的下场。

成王败寇,历史书写权都在胜利者手中,所以他的历史评价才不好,被李二黑得很惨。

魏藻德显然是深谙其道,知道什么人能惹,什么人惹不得。

像是普通的百姓,就属于被压迫的存在,你想怎么动他们都没事,只要士大夫的利益可以保证,天翻不了。

反之,若是招惹到了不应该惹的人,那对不起,分分钟就会人有教你做事,甚至惹来了众怒之后,那你的生命就算是到头了。回头整死你也不过就是动动嘴皮子而已。

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干的不如站的,站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会说的。

当你领兵在外,朝廷的事情你是鞭长莫及的时候,事情怎么解释还不是在群臣的手中,皇帝到时候听到的只会是一种声音之下,你会有好下场了?

“首辅大人放心,末将自然知道要怎么去做的。”姜环同样也做了保证,显然他也是聪明人,知道什么人可以动,什么人是万万不能去招惹。

姜环得了保证之后,这便开动做起了三万大军的动员。

大军三万,其中百姓军一万,各臣子的家丁和护院两万人。

原本百姓中还是有不少人想要参军的,就是因为梁军放出了消息,说这一次征兵与大将军没有什么关系之后,百姓的参军热瞬间就被浇灭。便是一些个已经报名的百姓都有后悔的。

若非是军队有它自己的规矩,怕是这一万百姓军中最终能有三千人会跟着打仗就算是多的了。

动员仅仅只是用了两天的时间,就是通知所有的将士做好出征打仗的准备,并保证等到打了胜仗之后,应该给他们的一分不会少,也就仅此而已。

动员中并没有说,一旦打了败仗怎么办。

可没有人会去问,因为没有人会回答你这个问题。

两天之后,三万大军这就在京师南城之外开始集合,定王朱慈炯参加了出征大会,首辅魏藻德自然也是来了。

崇祯并没有出现,或许他也感觉到这支军队有一些不靠谱吧。

倒是朱慈炯,傻呼呼的站在那里,看着姜环将军队一批批指挥着离开了京师。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齐齐出发,让他很是激动。

这些军队他也是具有着一定指挥权的。按着首辅和姜总兵所说,等他们凯旋归来之后,这些军队就会划归定王所有。而有了军队之后,朱慈炯还怕父皇会不看重,其它人会小视自己吗?

魏藻德同样也是信心满满看着大军出征。

这是他身为首辅之后做成的第一件大事,自然对其是充满了希望。他期望着姜环能够打胜仗,给自己掌脸,这对于他座稳首辅之位将会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姜环同样也是信心满满。

他的来源就是对于那一万新火枪的自信。

之前他找过一些神机营的百户过来看过了,新火枪较之原本的大明火铳的确是先进了很多。杀伤力更大、伤害距离更远。

有了如此神器在手,他认为,在厉害的敌人,也是扛不住他火枪的火药,很可能一拨枪子过去,对手就会被击垮也是说不定的。

可惜的就是没有机会练练枪,这也是火药太少的原因,姜环实在是不想浪费。

但他却不想一想,连枪都没有打过,那一旦战场上用到的时候,会不会出问题?会不会打不准?

都是没钱闹得,姜环这样做,也是为了节约火药,却不知道,再好的武器还是要人来用,且还能熟练的使用,不然的话,发挥不出威力来,要之何用?

应该省的钱可以省,但不能省的绝对要舍得花。

倘若有人把这个问题弄反了,注定是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

辽东,广宁中后所。

明军又与清军在这里发生了一场大战,以清军再次失利而告终。

豫亲王多铎有些不信邪,代善已经败退的情况之下,他亲自指挥与朱常武打了一场。

清军这一战表现的很猛,即便是手下的蒙骑表现得同样是可圈可点,然并卵。

这一战,朱常武采取的是骑步联合作战的方式。

距离远了,持着火枪的步卒会进行远距离的杀伤。

距离近了,明骑就会冲上前去,一阵的厮杀。

倘若是清军人数多了,明军的手雷就会如雨点一般的扔过去,好好教教你怎么做人。

不仅是骑步联合作战,朱常武同时采取的还是分批次作战的方式,不管是哪一支军队,只要接连与敌人战了两场以上,就会被撤下来进行休整。哪怕这个时候你身上并无任何的损伤也是一样要撤回来。

为的就是可以让明军以全盛的状态对敌。而但凡是伤兵退下来,马上就会得到很好的医治,除非是伤到了要害,像是一般的刀伤马上就会进行消炎,以保证你生命的安全。

正是在生命有保障的前提之下,所有的明军都像是疯了一般,只要上了战场那就是一副不要命的样子,直杀得对面的清军不由开始怀疑人生。

什么时候明军这么生猛了?

他们不是应该一触即溃的吗?

他们打仗不就是做做样子,应付一下差事的吗?

为什么他们现在见自己就眼红,一副不杀了自己不算完的架势?

清军哪里知晓,朱常武为了鼓舞大军的士气,硬是准备了足足上百万两银子,对于清军的生命开出了明码标价。

一名清军五两银子、一名蒙骑一两银子、俘虏的话是二两银子、三名汉清军一两银子。

只要你上了战场,有了战功,退下来的时候,奖励就会发在你的手中。不仅如此,杀敌数累积到一定数量的时候,马上就会升你的职。这段时间已经有不下百人升为伍长、数十人升为了什长、百夫长都任命了九位,千夫长两人。

曾几何时,在明军中想要升官的话,那非是要有人举荐,非要向上送足够多的银子不可。

不然的话,你再有能力,无非就是被将军看中选为亲兵而已。

现在终于有了可以不靠任何人,只要好好表现就可以升职的机会,那大家不都是玩命了的表现吗?

既得官又得银,哪里还有不争气不拼命的道理?

当很多有了军功的将士拿着现银归来时,军中那些老油条,那些胆小鬼们也心动了。

明知道当兵打仗可能会有生命危险,但为何大家还是要当兵?

说白了,无非就是为求一口饱饭,顺便给自己谋一条生路。现在机会就摆在面前,傻子才不去争取呢。

这样就出现了如此的一幕,那就是但凡是明军,就没有一个胆小鬼,没有了一个怕死之人,所有人想的全都是杀敌,立功再立功。

即便是一些个伤员,伤势刚好一点便就是写血书自称伤势无事,要求重新回到战场之上。

士气如此的高昂之下,什么样的敌人会是对手?

做为清军来说,最惨的就是女真骑兵了,当他们一出现在战场之上,马上就会发现至少有数人甚至是更多的明军盯住了自己,那样子就像是一个多年的光棍看到了美女一般。

不用打了,只是这种目光便让女真骑兵是全身发毛,一旦交起手来,根本就无法发挥出平时的战力来。明军反而更为凶狠,两相比较之下,清军不败才是怪事。

连续战了五天,多铎所部损失了一万多人,让他最为痛苦的就是所派出去两千女真骑兵,真正回来的连两成都不到。

且就算是回来的女真骑兵,也多是十分的狼狈,人人带伤。想要马上投入战斗显然是不可能了。

损失如此的巨大,多铎终于忍受不了,主动的找到了多尔衮寻求办法。

多尔衮又有什么办法,当着代善与多铎的面,长吐了口气道:“撤兵吧。”

一句撤字吐出了他的无奈与心酸。

当明军重新恢复出原本的战力之后,多尔衮方才知晓,他们的不好惹。

想明军初建的时候,不和亲、不割地、不纳贡,表现出了明军的脊梁是绝对不会被压弯的。也就是到了后期,上层贪污成风,做为士兵连饭都吃不饱了,那如何还能打胜仗呢?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