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 宗室

泰昌帝叫来内阁首辅,以及相关的各部大臣,询问相关事宜。

如今朝堂正被东林党所把持,一听说皇帝要在全国各地修道观,立刻跳出来反对。

皇帝耐心地给他们讲,元阳真人是真正的仙师,有真正的神通法力的。

大臣们依旧不干,内阁首辅叶向高带头冲锋,说天下各地方连爆灾荒,赈济银子都捉襟见肘,怎能大兴土木,到处修道观?

皇帝说不用国家花一文钱,都由元阳仙师自己解决。

大臣们依旧不同意:“道士若不为钱,必然为地,皇帝旨意一下,势必在全国各处巧取豪夺,抢占良田,与百姓争地。”

皇帝又拿出时飞阳给他画的图纸:“全国各处总共七十二座州府,每处分别于城东、城西各建一座道观,全在城外郊野高岗处,每座道观占地不超过二十亩,也不派发田产,全由其香火自给自足。”

“那也不行……”

大臣们又举出一大堆历史上道士祸国殃民的例子,并且说皇帝如果不听他们的劝,继续下去,就会得到宋徽宗,宋钦宗一样的结局。

泰昌皇帝气得心里发堵,时飞阳不管他,让他自己想办法解决,如果他解决不了自己就走了。

泰昌皇帝对时飞阳所说未来阴盛阳衰之说很是相信,因为这些年已经出现了各种征兆,天下也已经出现了灾荒。

况且时飞阳可是他父亲盼了一辈子也没盼来的人,如今终于从天而降要帮助自己度过整个王朝的灾劫,可不能让他就这么跑了。

很快,泰昌皇帝想出来一个办法,传旨给各地的宗室,让他们拿出地来给国师修建道观。

明朝宗室分封在全国各地,几乎每处都有大量的田产地产。

这些宗室藩王们,都听说了万历皇爷当年遇仙的事迹,那么严重的足烂见骨,困扰半辈子的牙疼头痛,仙人药到病除。

万历皇爷为此修了那样大的元阳仙宫,心中都充满好奇,有不少藩王甚至想办法找机会到京城来仙宫来看,即使本人不能来,也派人来打探,有的还让画师画出图本。

听说元阳真人又回来了,要在全国修道观,皇帝亲自传旨,各地藩王纷纷表示支持!

周王朱肃溱最先上表,说要把开封城外三万亩地都献给元阳仙师建造道场,另有十万亩良田给道观当产业。

接着郑王、潞王、代王、秦王、晋王等等,纷纷上表,捐出大量田产地产,大的藩王动辄几万亩田地,有的捐一座山,有的直接捐金银钱财。

泰昌帝很高兴,宗室愿意捐,大臣们就管不着了。

明朝宗室很多都是超级大地主,当然很多大臣们也是大地主,各有家私,在不同的编制里面,大臣们就算再不爽,也只能干瞪眼。

时飞阳和泰昌帝在地图上很快确定了一百四十四处土地,为了避免未来雪山和青城两派弟子奢糜腐化,仍按照原来的计划,每处只要二十亩地,修前后三重殿宇左右带跨院的观宇。

他画了大概的图纸,主要是东西跨院中观天观地的法台,别的都不重要。

具体到施工,也不用他操心,更不用花一分钱,仍然让各地宗室操办。

宗室们对这个很感兴趣,纷纷出钱出力,请最好的工匠师傅,有懂得建筑的,更是亲自出手修建园林,有的奇石堆叠,假山环绕,有的雕栏画栋,亭台相连,弄得一步一景,十分清幽雅致。

这些家伙都想着把道观造好,等神仙降临,他们常来亲近请教……

明朝宗室不能离开封地,想去京城得逢特殊情况,找到特殊的借口,仙人在京城,他们也想见一见的,如今只需要修一个并不是很大的道观,就有机会能见到仙人,简直不要太好!

各地道观开始如火如荼地兴建,宗室们砸了大量的钱,力争建得最快,或者建得最好,期待神仙的早日降临。

道观的问题解决了,剩下的就是人手,时飞阳让凌浑和姜庶尽快培养出得用的弟子。

两家各有七十二处道观,至少得各自培养出一百四十四个堪用之人。

两人对这事颇为抵触,他们都是“小班教学”,挑选弟子优中选优,前世今生都给算计的明明白白,确实可以培养的才会收入门下,哪能一概滥收,动辄以百为单位收徒?这种事传到天下同道耳朵里,就是个笑话。

时飞阳叹着气给他们设定弟子等级:

每处由当地官府,或者是宗室提供三十个适龄少年,要求能够读书认字,会术数算学。

再由刘泉、杨诩等徒弟们去每个地方面试,从中挑出十个机灵懂事的。

这十个小道士负责道观内的日常经营,每个月领二两银子,传授一些基础的吐纳炼形,锻炼养生的功夫,内炼外炼,拳脚器械,修炼十年以上,便能成为武林中的绝顶高手。

凌浑和姜庶也要挨个地方走一遍,从中挑选出三个左右收做记名弟子,传授一些仙家筑基的功夫,还有就是观天测地,术数推演之法。

这个工作量,对于两人来说也是“巨大”的了,常年在山洞中清修的人,很不愿意跟凡人打交道,琐碎混乱,又毫无意义。

但他们现在要做的事是有意义的,虽然心里抗拒,但还是要做下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